第20部分(第3/4 页)
怪相依为命。至今它仍然是主流媒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生存状态和交往方式。
然而不幸(或者说有幸)的是,它毕竟是青春永驻、拥有数不清面孔的技术之神的一副面孔,它终究逃不出红颜易老的命运。随着红颜的老去,它那“粉面含春威不怒”的风采将无从谈起。那些致力于高清晰度电视的人想寻找一种效果灵验的化妆品来为电视添光加彩,没想到当他们还没有确实找到这种化妆品时,电视离年老色衰、门前冷落鞍马稀的时候已经不远了。
尼葛洛庞蒂依据自己的技术视野,断言“高清晰度电视是一个笑话”,“高清晰度电视很快就会胎死腹中”。电视行业中人差不多都意识到了这种危机,纷纷放弃“高清晰度电视”的技术思路,转向数字技术。在这个时候,置顶盒技术应运而生。“置顶盒”技术就是一种用数字技术增强电视功能的技术。置顶盒有如一台微电脑,它使电视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互动性”的功能。在看电视的时候,如果你不是那种观众——打开电视机以后边频道也不换,张大着嘴巴一直看到屏幕上出现“谢谢收看”、“祝你晚安”,如果你的兴趣和欣赏水平稍稍高出一般电视观众之上,对电视里正在播放的节目感到不满意,你最常有的反应就是改换频道。可是你很快发现,在几十个、上百个电视频道中来回搜索(美国人称之为“频道冲浪”),却发现仍然难于找到适合于你的兴趣和水平的节目。就像在闲得无聊时,你只好与一个本来话不投机的人聊一聊天气、物价之类的大众话题,为了“杀掉”眼前的时间,你只好体贴下情,将就着看某个与你的兴趣和欣赏水平稍稍沾点边或者毫不沾边但不至于让你十分讨厌的节目。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你硬撑着看完一个你并不喜欢的节目,再开始进行频道冲浪时,你发现有一个节目差强人意,但你失望地发现它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种情况下,刊登电视节目的报纸和刊物就显得相当必要了。电视节目报的出现和繁荣,表明关于信息的信息,即能帮助你在五花八门的信息中进行选择的信息常常比信息本身更重要。
即使你立志要做大众中的一员,与大路货长相厮守,你也不知不觉地希求稍稍地脱离一下大众,在一大堆大路货中挑肥拣瘦。但电视节目报实际上很难保证你能接收到你希望接收的信息。你知道了你想看的某个节目是在几点几分播出,但你却恰好在这个时候有别的事情要干,比如在这个时候你正好在上班或参加某项社交活动,或者,正当你在看这个节目时,有人给你打来电话,商谈很重要事。总之,即使你知道了有关信息的信息,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可能剥夺你进行选择的机会。于是,录相机在电视时代就显得很有用了。它能将你需要求的信息储存下来,克服你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受的限制。有了录相机,人可以在不少时候把自己从“大众”中抽身出来——你不仅可以不必与“各位观众”同时收看某个你希望看到的节目,而且可以从录相带出租店里选择适合于你自己兴趣和水平的录像带。
录像机的使用者有意无意地选择了一种逃避电视的大众性的方式。录相机使你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了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使你的电视机成为“个人性的电视机”(personal television)。然而作为信息的存储器和转换器的录相机消解电视的大众性,助长观众的个人性的能量相当有限。它毕竟是在大众传播的模式下小打小闹。录相带的发行本身是受商业利益的限制的。在录相带出租店里,你发现大量的录相带都是针对大众口味的。制作录相带的公司在生产一种录相带时,必须考虑有多少人可能租借这种录相带。在这一点上,制作录相带的公司与电视台所遵循的原则是一样的——商业利益迫使他们都遵守兴趣和口味的最低公倍数原则。你很可能一连跑十家甚至一百家录相带出租店也找不到根据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改编的电影的录相带,因为实际上没有哪家公司生产过它。在最低公倍数原则下,许许多多高于大众的平均领悟力的作品都被无情地淘汰掉了。与录相机相比,置顶盒在增加电视的个人性方面显示出很大的优势。置顶盒使你仿佛拥有了一份巨大的电视节目报,仿佛把电视台的资料库搬回了家中。你不用再付出从前看电视时必须为电视台付出的劳动——看电视广告。现在你向电视台支付的不是看不见的钱(观众长年累月地收看电视广告实际上是在为电视台工作)而是看得见的钱。电视台实际上成了一个超大规模的录相带出租店,在这个“店”里,你的选择范围大大扩展了,你与电视台的关系是双向选择的关系,电视台与你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