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部分(第2/4 页)
了提督府。
斩首行动,飞虎队仅仅在对太平军时用过一次,而现今,有内务府配合,加之准备了数月有余,武器更加精良,单兵更加犀利,运用的越发炉火纯青。鲍超全无准备下,随即被一击而中。
城内,枪声如雨,城门打开后,早已埋伏在城外的陆勤团重步兵突击队如同尖刀,狠狠插入了襄阳城。
1500名重步兵,各个配备新型广州造,改进桥夹供弹效率,8MM口径,最大有效射程1200米,比之原型枪,精度和准度都有部分提高,火力更猛,供弹故障率也大大降低。
重步兵各个悬挂特制子弹带,戴着钢盔,满身冷冽之气,1500人冲入城内后,立时分作三路扑向城内的要地。
猛烈的枪声中,三支突击队虽然遭到霆军猛烈抵抗,但推进速度极快,突如其来的打击,再等鲍超战死的消息传来,城内霆军立时全无斗志,纷纷溃逃。
几乎是一夜之间,襄阳城就换了旗帜,而等襄阳易主,鲍超阵亡的消息传到丹江口曾国藩大帐,早已连夜调动的神保、哈里奇部险些完成了对曾国藩部的合围。
失去东翼屏障,曾国藩当机立断,立时命令全军撤退,这才避免了灭顶之灾。
但西遁的路上,还是遭遇急行军最先赶到的哈里奇部第二步兵团,一场鏖战,曾国藩率残部突围,连退数百里,退守西安。
襄樊一带群龙无首如惊弓之鸟的霆军则被神保部分割包围歼灭,残部逃入大别山。
至此,南朝光复湖北全境,哈里奇部前军兵锋直指陕西。
在荆北鏖战之时,郑泽武同样发动了对僧格林沁的攻势,实则更多是一种牵制,免得其西向驰援曾国藩。
同时苏红娘部四十个步兵、炮兵营压入山东战场。
襄樊之役对于北国的震动可谓空前,南朝精锐重步兵的斩首行动成功,直接导致整个战役在付出极微小的代价后获得全胜,湘军在江南遭遇南国第一次致命打击,在湖北战场这是第二次,元气已再难回复。
北京城的六王,自也知道这一点,从此以后,原湘军再不是朝廷可以依仗的力量。
随之,南朝摄政王签发告全国国民书,号召各省督抚反正,临阵起义者,既往不咎,顽抗到底者,将会受到南国严厉的审判。
没几日,陕西汉中知府李松杰率营兵民团投降,升起南朝龙旗,宣誓向南朝效忠。随即川境保宁、龙安、松藩等州府厅县纷纷仿效。
四川总督曾望颜给叶昭写了封密信,由赵三宝转发电文给叶昭,提出起义之条件,保留其统辖绿营,他继续担任四川总督一职等等。
叶昭考虑再三后发电给赵三宝,令其进袭成都。
虽说曾望颜若降,对于各省督抚都是一个标杆,可以诱使他们脱离北国阵营,将来分而治之各个击破,比现今到处打成一锅粥要好,天下大势一定,收拾他们易如反掌。
但西征军团就在四川境内,衡量利弊,自然一鼓作气平定西川最为稳妥,若说西征军团组建前,曾望颜提出这个条件投降,那倒可以接受。
1862年4月,赵三宝兵临成都城下。
第一百四十九章 取士和捷报
赵三宝兵临成都城下之时,南朝无数士人瞩目的第一次开科取士有了结果,摄政王亲自点了状元,乃是广西柳州人,唤作贾林生,字庆元,二十七岁,广州师范出身。
叶昭出的策论很简单,两道题目,第一道就是要众人阐述国际政治形势,以及展望南国崛起之机,这只是考一个眼界的问题。第二道题目则是阐述货币之道。
贾林生显然对时局极为关心,不但提到了法国人在越南卷土重来,趁南北交战,取得了头顿等港口的租界,更说起现今因为南北战事起,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陆续出现回乱,实在令人堪忧。国际上,贾林生提出联英抗俄,看法自然稚嫩,但以这个时代来说,里面一些东西倒也说的头头是道,也算有自己的想法了。
货币一途,贾林生也做足了功课,对于纸币和金银贵金属的关系阐述的很明白。
其实叶昭最欣赏他的就是对于国内形势的敏锐洞察力。
西北出现回变的迹象,也是叶昭现今最关注的事,看来因为南北战争,六王横征暴敛,又无力维护西北边疆局势,本来应该几年后出现的回变很可能提前爆发。
内务府在西北的情报组也不少,都是叶昭令瑞四必须办的事,如兰州,内务府就有一个庞大的情报系统在运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