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2/4 页)
大臣齐布琛因为激起兵变被革职,叶昭同样被罚俸一年,当然,叶昭现在俸禄不算养廉银银粮折价超不过千两,罚不罚的叶昭倒也不会在乎。
神保等人均被鞭刑,枪伤齐布琛的小兵数人被发黑龙江为奴,但实则却被叶昭留在了军营,当今动荡之秋,“准其戴罪立功”。
齐布琛被罢官,郑亲王端华授宗人府左宗正,署理领侍卫内大臣;参与京城巡防事宜。肃顺也得以入军机,其余一般交好的王公大臣也俱有升迁。
军机处一气任命了十几名军机,六爷党一派也多有升迁,很是重新平衡了一番权力。
四月二十日,两宫诏令镶红旗满洲副都统加神炮三营统领景祥觐见,听取方略面授机宜。
养心殿东暖阁,精致、华丽的八扇黄色屏风的后面,透过纱屏,可以依稀看到两宫太后分别端坐在左右两侧。屏风前有御榻,前面设有御案,本该是皇上龙座,但新帝实在太过年幼,往往只在大臣进来拜见时坐于榻上,等臣子磕过头,小皇帝就会被抱走,免得哭闹起来不雅。
不过今日小皇帝却有些反常,亮晶晶的眼睛好奇的盯着叶昭,甚至被请走的时候还扭过头看叶昭,更伸出小胳膊,好似想叫叶昭抱。
叶昭心下一阵无奈,按辈分讲自己倒是他的亲姨夫,可想想自己的“狼子野心”,怎么都觉得有些对不起他。
皇帝太后召见,就算是亲王,往往也要跪奏,更不要说叶昭了。现今又是春季,不好在腿上裹上太厚的棉絮,可叶昭倒没怎么遭罪,概因地下的黄垫子却是软绵绵极为舒适,刚刚在外面遇到小安子的时候就见到了小安子对自己挤眉弄眼的,现在才明白他什么意思。
这个奴才,可真是机灵,不过若无西宫授意,想来他就算巴结自己,也不会细心到如此地步。何况在他眼里,自己也不是什么可值得巴结的对象,宫里得宠太监,可未必将权臣放在眼里,更莫说自己根本算不上权臣了。
西宫笼络人心可真有一手,叶昭不得不佩服,或许现下她对军国之事尚无什么见识,可心机之巧,却早露端倪了。
两宫轮流问话,西宫声音妩媚一些,东宫更清脆,却同样好听。
开始的时候大多是由东宫来问,显然兰贵人极懂得谦让,东宫问话,不外乎家长里短,譬如“你母亲身子可好?”
“你尚无子嗣,娶了几房妻妾?”
很有些后世少妇唠家常的意思,叶昭只能规规矩矩回答。
终于,西宫一句话引入了正题,“关外各营驻扎密云已久,奕䜣奏请调各营兵勇赴江南剿灭发匪。军机处几道折子母后皇太后与我阅过,觉颇有道理,今日想与你议议。”
叶昭忙诚惶诚恐道:“奴才不敢。”
西宫道:“你平日素有见地,当今国运艰难,你有话可明言,母后皇太后与我都不会怪你。”她句句都将东宫放在头里,可委实小心谨慎。
叶昭本就是为这事儿来的,更知道东宫虽不懂军国大事,但她的话语分量却极重,若不能令她听起来蛮是那么回事,只怕自己就真要去同发匪死磕了。
琢磨了一下,叶昭缓声道:“恕奴才大胆,奴才有几句肺腑之言,祈望母后皇太后和生母皇太后明鉴。”
东宫淡然道:“你说吧。”
叶昭这才道:“奴才愚见,若依军机们所议,只怕我大清国半壁江山不存亦。”
“这是什么话?”东宫惊奇的道,西宫却没吱声。
叶昭磕了个头,说道:“现今夷人已占据广州近半年,广西沦于贼手,云贵震荡,如此下去,只怕发匪南下,我东南半壁不保,两江、闽粤赋税我朝立国根本,若尽数沦丧,则我大清国数百年基业危亦。”
东宫显然不知道外面的事儿这般严重,不安的问道:“这长江以南,都造反了么?”
叶昭道:“两广尽失,发匪肆孽东南不远矣。”
西宫却是道:“那可不正着你去驰援江南大营平叛么?”
叶昭道:“南京发匪囤积重兵,急切南下,非三五年间不可破,闽粤一带,却怕不出一年,皆为发匪洪逆所得。”
“若依你,可有计较?”西宫见事极明,知道叶昭说了,就肯定有对策。
叶昭磕了个头,说道:“奴才有一个釜底抽薪之计,神炮关外各营,可疾驰粤东,光复广州,如此可北牵发匪,西抗贼党,又可清剿闽粤洪逆,保我江北不受侵扰,三五年间,此消彼长,则发匪可破。”
黄幕后,沉默了一会儿,西宫的声音响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