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页)
把自己率领的五千骑兵织成了一张大网,牢牢的罩住了黄巾军的南逃之路,根本不用做什么战前动员,羽林军人人憋足了劲,要凭此一战而封侯。痛打落水狗的套路,人人都有此兴趣。
仓皇逃命的波才像一只慌不择路的兔子,一头撞进了曹操支好的大网里,只可惜连困兽犹斗的勇气也没有了,只得被漫山遍野的黄巾部众裹挟着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骑在马上目标太大,舍弃战马又有可能被乱军践踏丧命,真有点骑在老虎背上的感觉。
一阵乱箭射来,替波才解决了抛弃战马与否的难题,坐骑中箭,波才翻身落马。身边的贴身护卫早不知贴向何方,混乱之中又有谁认得什么将军,什么神仙?几骑战马袭来,一群头顶黄巾的士兵将他连踏带挤,波才无奈英雄落水,滚到了河中。
哪知竟然因祸得福,波才幼时在河边长大,简单的狗刨自然不在话下,当下只觉心头一片空明,计上心头,又上眉头。双眼微闭,屏住呼吸钻在两具浮尸之下,扯过死人头上的黄巾,盖在自己英俊的面庞之上,脚丫暗踩绿水,顺流而下,竟然逃得了一条性命。
据说,三三制战术原则的原始发明人应该是曹操的羽林军,俺有下面的文字记载为证:
羽林军的杀戮行动没有经过战前训练,他们本能的分为三人一组,分工合作,配合娴熟。锥子型的杀人小组,首骑专管放血,左后骑负责割头,右后骑承担收集脑袋。这样的杀人程序使工作效率得到了成倍的提高——摘自长社战役的战后总结报告。
曹操持戟立马于高坡,平静得如同一潭静水,他的目光扫视着目所能及的屠宰场,心里不时也涌起一丝微澜。
那不是因为看到了一个个滚落的人头,而是因为那一朵朵因头颅被砍而绽放的红花,那么鲜艳,那么动人,那么令人兴奋,那么引人冲动!
。 想看书来
子金山侃史之曹操——阿瞒出道 (15)
前面说了,落水狗人人爱打,其实不是爱打,是敢打,对无力还手的人打他两下是净赚不赔的买卖。
公共汽车里的小偷一般把目标对准年迈妇孺,就是这个意思,失了手也不至于挨揍。
有一个时期人们最常说的话就是:“把×××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哲人也用农夫可怜冻僵了的蛇的寓言警告大家,莫要轻易发善心;所有这些都告诉人们,打落水狗有百利而无一害。
右中郎将朱隽的三万铁骑被打了个稀里哗啦,当了半个多月的落水狗,万幸波才不是个善打落水狗之人,才得以残喘,收集残部。只是对黄巾军的拼命战法心有余悸,不敢靠近,所以只好带着剩下的一万多人骑在长社周围打圈子,其实他现在的兵力要超过皇甫嵩、曹操的一倍尚多,只是士气没了,无胆再战。
现在机会来了,长社的火光也像提醒曹操一样提醒了朱隽,也明白了发生了什么。这朱隽其实也不是个泛泛之辈,因为自己的右中郎将官职不是花铜钱买来的,有些骄傲自大,自恃是正规军看不起农民,才吃了大亏。现在落水狗的角色换了位置,他立时由落水狗变成了一只饿虎,恶狠狠地扑向了已成为落水狗的起义军。
一个同志不怕有错误,就怕犯了错误不知道改正。朱隽犯了错误,但他知道改正,所以东汉王朝还是会把他当成好同志的。
被波才丢下的黄巾军先遇火灾,后遭皇甫嵩的趁火打劫,紧接着再受曹操骑兵三三制杀人小组的猎杀,现在又经历朱隽不失时机的打扫战场,十万将士,灰飞烟灭,老弱眷属,皆尽无头,被杀红了眼的官军抢去做了报功凭证。
战事已息,三路人马胜利大会师。皇甫嵩格外看重这位新部下曹操,破格请他进帐商议下一步行动方略。要论级别及资格现在根本轮不到曹操发言:位已四品的左右中郎将议事,哪有你这个六品骑都尉说话的份儿?
朱隽乃败军之将,还沉浸在对皇甫嵩的感激之中:由于皇甫嵩的这场胜利,自己的这颗脑袋不至于被朝廷砍去了,皇甫嵩刚才还表示:“朱将军,前次的小挫,先不要急于奏报朝廷,待我统计完战果,由我上奏就是了,我们先败而骄敌,后用计围歼,朱将军此役也斩敌首甚多,朝廷不会怪罪朱将军的。”
朱隽明白了:皇甫嵩是打算把两战合为一役。这样,自己非但能躲过朝廷惩罚,立功升职也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不由感动得热泪盈眶。现在皇甫嵩征求下一步行动意见,反而不好意思开口了,虽然他心里清楚自己的部队此时最需要的就是休整:伤亡过半,建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