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第2/4 页)
,这是因为自己看了很多黑帮电影和录像,但这个解释显然不能让绝大多数人满意,所以新一轮的挖掘和分析势必进行。
这样一来,一直就没有停息的,关于阿德里安新电影类型和原来风格的比较就再次被拿了出来。只是自从《低俗小说》上映后,这位奇才导演就再次的从公众视线中消失,最开始的时候他还出戏过一些宣传活动,几次之后这样的活动上就只剩演员和其他制作人了。
虽然谁也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但记者们毕竟是记者,尤其还是娱乐记者,很快就查到他带着新电影的剧组去了英国,而且同行的还有新晋影帝安东尼·霍普金斯。
“很显然,他在糟蹋了阿尔·帕西诺之后,又将目光盯上了安东尼·霍普金斯,如果我是安东尼,我一定会好好考虑下,和阿德里安合作文艺剧情类的电影是不是正确的选择。”某报纸半调侃半嘲讽的写着。
“我非常怀疑,阿德里安在名义上宣称将拍摄文艺剧情电影,但实际拍摄的是惊悚类的电影,否则他为什么会邀请刚刚以史上最为惊悚的角色之一而拿下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安东尼·霍普金斯出演主角?”另一家报纸则这样说道。
各大媒体随即派出记者前往伦敦,阿德里安虽然信誓旦旦宣称新电影是彻底的文艺剧情类却从未透露过具体名字,现在他居然带着剧组跑到英国去了,那么是不是意味着这拍电影将是英伦风格?如果真是这样,那乐子可就大了。
然而,因为阿德里安早有准备,又在郊外又是封闭拍摄,还特别叮嘱合作对象必须保守秘密,所以这些记者虽然得到了不少他的确在伦敦的线索,却始终不知道他在哪里。
不过,随后英国的记者也加入了进来,他们对阿德里安的新电影也一直关注着,有了这些堪称地头蛇的家伙的帮助,很快他们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那里得到了一条消息,早在一年多以前,有个好莱坞的制片人找到他们买下了福斯特的小说《霍华德庄园》的改编制作权。
根据这条消息再继续查找下去,记者们终于发现买下这本小说改编制作权的人正是博思沃斯影业的一位制片。再联想到阿德里安的申明,他的新电影是什么已经不言而喻。
当然,还是有不少记者不相信,虽然阿德里安之前成功的改编干过斯蒂芬·金的小说,并以此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提名,但这本小说的风格和他之前的电影简直是天差地别,如果他真的选择改编这本小说的话,那只有一个解释:脑袋进水了。
可惜,在向博思沃斯影业发出询问后,得到的答案击碎的他们的幻想:阿德里安的新电影的确就是《霍华德庄园》。
北美媒体一时全部失声,而英国媒体在目瞪口呆之后开始了强烈的口诛笔伐。
有强烈的抨击:“他想做什么?谁给他权力这么做的他会毁这部小说!”
有尖锐的质疑:“虽然阿德里安曾在英国呆过,第一部电影对英式黑色幽默也诠释得恰到好处,但并不代表他可以狂妄自大的认为自己有能力能够改编福斯特的小说,他理解这部小说在讲述什么吗?他明白这部小说代表了什么吗?上帝啊,这真是场灾难。”
也有尖酸刻薄的嘲讽:“很显然,在几个月之后,我们可以在大银幕上看到满口脏话的亨利和玛格丽特相互对骂,一个吸毒的尖刻的海伦,一个行事无所顾忌的家庭,预计每隔两三分钟就会有一个‘Fuck’出现,也许到最后亨利会想要杀掉玛格丽特并把她吃掉,而玛格丽特会和海伦想尽办法干掉他,从而得到霍华德庄园!如果我是福斯特,我肯定会从坟墓里跳出来,然后亲手干掉这个美国小子的。”
第一卷 奠基 第一百三十三章 争议
英国媒体以及评论家的反应会如此激烈一点也不奇怪,虽然阿德里安有个英国外祖母,虽然他本人也有着被默认的英国国籍,虽然他的第一部电影在伦敦拍摄并充斥着大量的英式黑色幽默,但他始终是个美国人。
英美两国在政治上虽然是同盟,但在文化上大多数时候是相互看不起,美国人觉得英国人虚伪死板,英国人觉得美国人粗鲁没有教养。时间长了要是不针锋相对的吵上一架,那简不可想象。也许在外人眼中这种奇怪的状态非常可笑,但在英美两国的中产阶级看来真是再正常不过了。
阿德里安作为一个美国人,制作的电影都带着浓烈的CULT风格,还因此拿到了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大奖。这样一个人想要把以清新淡雅著称的爱德华·摩根·福斯的作品,还是最为著名的小说之一的《霍华德庄园》搬上屏幕,简直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