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1/4 页)
。。
太上皇归葬献陵 老狐狸魂归碛中(4)
然再往西去,即是高昌国,再向西,即是西突厥。
他们这些年对我朝貌似恭顺,岁岁来朝贡,骨子里却对我朝强大恐惧不已。
想汉武之时,西域之路何其通畅。
现在这些小国横亘其间,无理阻隔使者之事,时有发生。
若吐谷浑此次大败,定会引起他们的更多猜忌之心。
父皇,儿子有时也想带领劲旅,沿着汉武求马的路子打向西去,以求恢复汉时土地。
只是国内务求安静,若轻易兴兵,怕惹上穷兵黩武的议论。”
李渊听完,闭目养了一会儿神,然后侧过身来,静静地看着李世民道:“二郎,这个天下由你来治理,为父最为放心。
二郎,我知道自己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有句话叫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为父不是糊涂之人,有几句掏心窝子的话,今天一定要对你说出来。
你英武能战,有见识,有谋略,又能安静治国。
为父这些年虽深居宫内,知道你已将国家治理得如花团锦簇一般。
我心里呀,也是万分高兴。”
李渊说到这里,感觉有些口干,就示意宫女端盏过来,浅浅地喝了一口水。
李世民劝道:“父皇不可太劳神,有话慢慢说。”
李渊摇摇头,继续说道:“为父见你诸事顺利,惟到了我面前,总有局促之意。
我知道,你一直对玄武门的那档子事耿耿于怀,认为一来夺了我的皇位,二来伤了大郎、四郎的性命。
你其实大可不必。
要说吧,事之初,我对你的确是满腔愤怒。
然经过近十年来的岁月,我将许多事反复想了多遍,现在已归于平淡。
你当初这样做,也是迫于局势,事也不是你一味做成的。”
对于李渊和李世民来说,玄武门之变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多年以来,二人小心翼翼,力图避开谈论这件事,以求免了各人的尴尬之态。
今日李渊主动提起,确实大出李世民意外。
他事先未有任何准备,一时不知如何作答才好。
李渊接着说道:“自古高位,须德才者居之。
我让大郎为太子,是遵立嫡长的古训。
可是呢,这个天下大部分从你手中得来,可谓功高显著。
让你屈身于大郎之下,你可能无怨言,可大郎的心思就难测了。
我后来细想前事,大郎、四郎已有对你下手的征兆了。
所以说你提前发动,也算是迫于局势。
且我们为皇家,只有一个皇帝位,兄弟相残固然不美,然亦合理。”
李渊说到这里,已隐隐为自己不能早日摆平他们兄弟争斗之事而不安,毕竟,为止兄弟相残,作为皇帝老子还是应有所为的。
李世民的眼泪流了下来,伏地叩道:“父皇,当时局势太乱,以致被手下伤了大哥和四弟的性命,让儿子追悔莫及。
父皇今日重提旧事,使儿子心中更加不安。”
直到这个时候,李渊还不知道是李世民率先射杀李建成。
李渊叹了一口气,轻声唤道:“二郎,起来吧。
他们已身死多年,徒说无用。
要说手心手背皆是肉,他们身死我不心伤,那也是虚言。
好了,你起来吧。”
说着,他抬手费力一挥。
几名宫女过来搀起李世民,将他扶坐在椅子上,一名宫女递来干巾,让李世民揩去泪水。
李渊感叹道:“毕竟是伤心事,还是不提起为好。
二郎,这些年来,国势蒸蒸日上,四夷宾服,皆是你之功。
你的这番能耐,比为父强多了。
我这些日子一直在想,我李家先祖自陇西发迹,传到我手始立国,又在你手中发扬光大,观眼前国势,自秦汉以来未有也。
二郎,你的作为使为父脸上有光,也使先祖倍感荣耀。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太上皇归葬献陵 老狐狸魂归碛中(5)
对国家而言,使国力强盛,百姓衣食有余,实为莫大功德。
我刚才说过,高位须有德才者居之,方能泽被苍生。
这一点,你就把大郎和四郎比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