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页)
是女性,所以必然是受害者,性交的意义对于男女永远是不平等的,性交行为对于男人是某种成功,而对于女人则是某种付出、牺牲。
我要呼吁的是:中国人必须改正自身对待国际关系的态度,在国与国、人与人的交往中都要积极塑造进攻型的新形象。女同胞在捍卫个人性爱自由的同时,是否也可以考虑一下自己作为个体对群体应担负的某些义务?自由和义务永远是并存的,夸大任何一面都不足取。
对付外国人的侵略本性,我们的选择很简单,就是以暴易暴。你的愤怒指责,你的鸣冤叫屈,只能更加重他们入侵者的成就感,反之,你只要显示出比他们更好勇斗狠,他们立刻就龟缩起来一声不吭了。
什么让我如此冷漠
这篇文章请您在夜深人静、只有您一个人的时候阅读。
一个大雪纷飞、异常寒冷的下午,您在下班回家的途中遇到一个失去双腿的残疾乞丐。乞丐穿着单薄,您注意到他浑身发抖。假设您是一位极富有金钱、极富有怜悯、极富有慷慨的“三富好人”,您将?
A。把他接到您家过冬。B。给他足够多的钱,让他到宾馆过冬。C。视而不见,置之不理。
一个异邦人的答案
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的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一个小区里。据《东方早报》报道,在那个小区住着一对美国夫妻,男的叫Matt,女的叫Ella,在当地的一家广告公司工作。一天下班的途中Matt在地铁里遇到一位失去双腿的乞丐,当然是中国乞丐。乞丐衣着单薄,Matt注意到他浑身发抖,于是Matt将他接到了自己的家里。
这个故事没有结束,恰恰相反,才刚刚开始。
Matt把家里的钥匙交给了乞丐,以便他随时可以过来。这个小区绝大多数住户是中国人。不久,中国的邻居就发现楼道里经常有一位衣着褴褛、手拄拐棍的人出没。他的出现引起了中国居民的极大恐慌——他是一个坏人怎么办?他要到我家来偷东西怎么办?他要把我的孩子拐走了怎么办?
中国居民惊讶地发现这乞丐竟然与那对美国人有关,也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美国人会让这样的人进家门。中国居民将这件事反映到居委会,请他们出面要求美国人不要再让这个乞丐进来。对这样的要求,美国夫妇大吃一惊,他们辩解说,第一,凭什么说穷人就一定是坏人?第二,我的家我让谁进来那是我的自由。
中国居民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们把这件事又告到了派出所,让警察出面对美国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这场中美之争最后以中国人全面获胜而告终。Matt和Ella迫于邻居的强大压力,为那个乞丐装上假肢,给他另租了一套小房子让他搬出了他们自己的住处。
Matt解释说,我们居住在中国就应该尊重这里的文化。可惜我无缘见到Matt,否则我一定要问他,他理解的“这里的文化”是什么样的文化?
哦,我差点忘了,那个乞丐竟然也有名字,他叫马维华。
2005年的那场全国范围的大雪让许多孩子欢呼雀跃,因为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这是第一次他们在电影之外的地方看到了真正的雪。这场雪也许还会让歌手、诗人、作家、摄影家甚至恋人们高兴,因为他们终于迎来了难得的“阳春白雪”。
可是,天寒地冻却是流浪汉和无家可归者的天敌。2005年1月28日上午,格尔木市火车站的职工、站台捡拾垃圾人员在站台西侧的一个角落发现了一名流浪产妇,当时她用单薄的身躯紧紧抱着生下不久的婴儿。然而,围观者没有一人伸出援助之手。10时左右,火车站女职工张西娟在打水路上听到站台发现产妇的事情,就急忙赶过去查看。在站台西侧的一面围墙下,一名身上污浊、面色铁青的产妇裹着破棉絮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怀中抱着已经冻僵的女婴。
2005年1月18日,《京华时报》报道:昨晨,一流浪男子被发现死在南二环北京市接济管理服务中心的大门旁,死者身边还放着两个包子和一袋已经开封的方便面。附近居民凌先生说,当天早晨,一个衣着破烂的男子南北朝向地趴在接济中心东侧距中心大门不到3米远的人行道上。“他的手非常黑,左脚的鞋子掉了,裤子也脱掉了一些。他身边还放着两个包子和一袋方便面。”
我上网搜索,这种冻死在离救助中心大门仅几十米、几米的大街上全国还远不止这一例。
当然,最有名的当数湖南的“张衡生事件”。2005年3月7日18时50分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