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部分(第3/4 页)
间上不同,它们的劳动力也完全不同,种桑主要是老弱f…嬬,在无桑可种的情况下他们就没有收入。现在有事可做,不但能为家里赚取一份收入,家庭地位也因之提高。而且栽种水稻与种桑所需要的土地也是不同。
栽种水稻需要大批良田,而种桑却是房前屋后,荒地滩地都可,十分灵活,一般不会和水稻抢占耕地……
听着张麟麒的一番话,崇祯是连连点头,这才是老成持重之言啊!也就是国勇常说的,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啊。如此一说,事情就清晰了很多。最后张麟麒又说道:“退一万步说,即使因为发展对外贸易而导致江南粮米大量减产,国内粮食紧张。那也完全不必恐慌。因为对外贸易不仅可以带来白uu的银子,也能运进来白uu的粮米!”
“哦,此话怎么说?”崇祯一听,更加来了兴趣。凡是都是有利有弊,白银增加的好处超过粮米减少的坏处,那就是有利的,就可以做。不过崇祯终归觉得有点不太放心。
可是如今听见还能运进来白uu的粮米,这如何能不叫他不高兴!
“国勇,他国运进来的粮米价钱怎么样,升斗小民可买得起吗?”
“民无粮不稳,国家亦是如此。难道其他国家的皇帝不懂得这个道理,舍得大批出售粮食吗!”
崇祯ji动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
张麟麒看着崇祯ji动的样子,微微一笑道:“皇上稍安勿躁,且听微臣慢慢讲来。海南岛皇上知道的吧!”
“嗯,知道——”崇祯点点头道。所谓的天涯海角就是指那个地方。不过那里一般都是流放犯人的地方,是被视为不之地。
“可是皇上你知道吗,在海南岛,很多地方种的稻子一年都可以两熟,甚至是三熟。”
“哦,这倒是有点意思,”崇祯听了之后点点头,不过也仅仅是如此了。因为他知道,就算是一年三熟也没多大用处,那里常年瘴气弥漫,不是适合人呆的地方。
看见崇祯理解他的意思,张麟麒继续道:“而在我们可以做贸易的国家中,就有一些国家也是如此,他全部的土地一年都可以两熟,甚至是三熟。所以说,他不是像我们一样,在发愁粮米不够,而是在发愁粮米实在太多,都没地方放啊!每年霉变坏掉的粮米都不计其数啊!
所以说,我们如果愿意购买他的粮食,那就是解决了他的难题,替他腾出了仓库。你说那价钱会高吗!微臣估计运到京师的话最多也就是在一两银子一石罢了。”张麟麒说完之后,崇祯已经是猛的站了起来,连声道:“太好了,太好了——这海禁要开,一定要开。”
崇祯虽然不出皇宫,可是还是很关心民间疾苦的。就说现在的粮价吧,京师是在二两银子一石,其他地方要高一些,(张麟麒曾经出手皇庄的粮米平抑粮价这已经是京师百姓ji口称赞的物价了。
而现在呢,只有一两银子一石,这样的话不是随便什么人都买得起了吗!这样的事情做成了,他不就是为老百姓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吗!崇祯越想越高兴,越想越兴奋。
“不过,朝廷中有很多大臣冥顽不灵,死抱着太祖的训条不放。就算是你我二人联手,怕是依然难度不小啊!”高兴了一阵的崇祯忽然又想到了那帮迂腐的大臣,不禁叹了一口气道。
大明朝就是这样一个奇特的王朝,虽然崇祯是九五之尊,可是在大臣中敢于和他对着干的绝不在少数。而且还都感觉很光荣似的,而且这些大臣还都不害怕,刑不上大夫嘛!
“皇上不必担心,大臣们也不都是铁板一块。他们之所以要反对也不过是没有尝到开海禁的好处罢了,等到尝到好处了,恐怕就是叫他们退出都不肯呢。”张麟麒微微一笑道:“至于现在吗,我可以去寻求杨嗣昌的支持,他也是文坛领袖,有了他的支持,开海禁就容易多了……”
“嗯,这个法子不错——”崇祯听了点点头,然后又道:“除了他之外,其余的人就不足为虑了,当然,需要注意的事情还有很多,例如……”
这一晚,乾清宫的烛火一直到很晚才熄灭,崇祯和张麟麒一直讨论了很久……
第二天的早晨,张麟麒轻衣简从,来到了一个许久不曾来过的地方。这是一处气势宏大的府邸,红砖绿瓦,石狮镇就连房也是比一般的人家要来的高大。
“麻烦老哥,烦请通禀一声,就说有同僚来访——”
张麟麒微笑着向看的一个老者道。
这个老者抬头看了看张麟麒,看见他穿着普通,身边也没什么随从。只以为是普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