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页)
“我说你写!”张仲季稍有些迟疑,不过自身有苦难言,这大字真写不出一个!只能站起身,打算说些简单明了的话,“彭城钱粮俱缺,请使君不吝,给些钱粮度日!”
“县尊,这样写有些不合适。”主簿感觉有些直接了,对上官说话,委婉些才好。
“就这样写!”张仲季把手一挥,暗下决定,陶谦要是不给,拔腿就走,这县令不做也罢。
“写十来份,人手一执,谁带回来的钱粮多,谁就是第二位县尉!”张仲季一边说,一边取出官印在每一份文书上面,盖下章子。
众人拿着这份不伦不类的催债文书,愁眉苦脸。
“走吧,去试试,陶使君走的干脆,总要给我们彭城留点什么!”张仲季见众人都拿不开脚,只能试探着怂恿一下。
也是!一伙人愤慨一番,终于还是拿着文书,离了县令府。
“县尊,那我们做什么?”
留下的县尉,主簿,廷掾三人一直看着张仲季,等着他吩咐事情。
“去贴告示!每个城门口和人多的地方都要贴上。”张仲季微微一笑,“彭城县新立,今缺县丞一名,凡有志之士,无论老少贫贱,均可来县令府应征。”
县丞是一个县里除了县令以外最重要的官职,在张仲季看来,和后来的师爷比较像,什么都能参上一腿,更是长官的心腹之人。
三人大眼瞪小眼一番,弄不清张仲季是个什么脾气,只是刚被任命官职也不敢顶撞,索性一起俯身,言道:“是,县尊!”
这份奇特的征人告示很快完成,几个人人手一叠,在城门口和人多的地方挨着贴上。可惜了这么金贵的纸张,就这么被浪费了。
面对着这份有些奇葩的征人告示,整个彭城都沸腾了,县丞可是县里的二把手,非主官亲信不当任命,可于今竟然直接从民间征用,难免有些匪夷所思,可是上面县令的印章可做不得假,彭城富庶,读书人虽然没有襄阳和颍川那么多,可是也少不到哪里去。
整个徐州从东汉末年到三国结束,大名鼎鼎的人物有好几位,最出名的莫过于诸葛亮,他虽然在襄阳求学,不过籍贯仍在在徐州琅邪阳都县,算得上半个徐州人,还有后来投奔江东的鲁肃以及张昭,二人也都是徐州人士,鲁肃是徐州临淮东城人,张昭更是彭城人,因为避乱前往江东,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彭城?
张仲季吃完粥一抹嘴,摇着头也没抱多大念想,前面曹操一来,举着为父报仇的旗号坑杀屠城,而陶谦眼看彭城无法保证安全,带头往后一退,估计这些人都跟着跑光了。
而今这么大一所宅院陶谦都送出手了,想来应付着送来一些粮草不成问题。
有了钱粮,这县令就坐实了,再不能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吧。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好歹挂着个县令的名头,总不能一直让彭城处于三不管地带。
可彭城县不下十万户人口,总共三十万人有余!几乎占到整个徐州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而他却是一个连班长都没当过的人,真不知道怎么管理这么大一个地方,得找个能干的县丞帮着处理日常事物。
可是后些天他就失望了,告示已经贴出去,反应也十分强烈,而应征之人骆驿不绝,可没有一个能和他说上话的,张仲季呆坐在大堂中央,有些无奈。
“还不如把前些日子见到的乡老都留下来,从他们当中选一个当县丞得了!”
张仲季有些百无聊奈,连续三日,他见过的人没有一百也有八十,可硬是找到一个符合他要求的人,把人弄得有些郁闷了,打定主意降低要求,只要看得过眼就行!正好又有一个人进来,顺口就问了一句:“若是你老娘和少妻一起掉到河里,你先救谁?”
突然很想知道两千年前的人会怎么回答这问题!
“当然是先救母亲!”
这人回答的十分肯定。
还不错,是个孝子,当个县丞应该没什么问题,要不就用他?
张仲季犹豫着,见后面又进来一人。
“你先到一旁侯着!”张仲季挥手让他去了后面,又对新来的人问了同样的问题。
“先救母亲!”此人的回答竟然和前人一模一样,甚至带着些质问的语气,貌似在质疑张仲季,不先求母亲你还待怎的!
张仲季愕然,把他也放到后面去,之后又连续问了后来的十几人都是同样的回答!
“这让我选谁?”张仲季算是长见识了,犹豫一会,突然有了注意,只要后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