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2/4 页)
人刚直,见张飞如此谦恭有礼,感动而致归顺。结果,张飞以严颜为前军,一路关隘四五十处,都是严颜所管,都唤出投降。张飞兵不血刃,在孔明、赵云之前就到达雒城城下,抢了头功。
都说张飞是一个鲁莽武夫,殊不知张飞也有上善若水的时候。张飞入川曾经与诸葛亮打赌看看谁先赶到雒城,没想到张飞也体现出了“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的功夫,兵不血刃的取得了成功。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羊祜心战
羊祜心战
西晋名将羊祜(公元221—278 年)逝世不久,吴国被平定了。班师回朝,论功行赏。晋武帝双眼泪光盈盈,喃喃自语:“说良心话,这都是羊祜公立下的功劳啊。要论功劳,他最大。”
原来,公元269 年(西晋武帝泰始五年),羊祜奉晋武帝之命征讨吴国时,成功地运用了攻心战术。
晋吴两国大动干戈,常有吴国兵将前来投降。羊祜细细问过一遍后,总宽宏大量地说:“想回去也行,你们来去自由。”每次外出活动,羊祜常穿一身轻便皮衣,不着铠甲。住所附近,保卫的侍卫总不超过20人。一有空闲,羊祜就跟将士们一块儿去打猎捕鱼。这一切,全给吴国士兵看在眼里。他们从来未见过这么平易近人的敌军将领,渐渐失去敌意,纷纷越过边界向羊祜投降。吴军的斗志,开始慢慢松懈。
羊祜这人很怪。两国交战,他不搞突然袭击。晋、吴将士,云集战场。一时狼烟烽起,战鼓声不绝于耳。有位将领说要献诈兵之计,羊祜却呼唤左右侍从:“来,把他捉住。用美酒灌醉他,让他开不了口。”那将领给扭着灌个酪酊大醉。两军交战正浓,有人捉来了两个吴国小孩子。两个小孩瞪圆了双眼,惊恐万状。羊祜冲他俩宽慰地笑了,忙招呼壮士:“送他们回去,一定要找到他们的家,一定要保证他们平安无事。否则,唯你们是问!”两个小孩子破涕为笑了。不久以后,吴国将领夏详等前来投降,那两个小孩子的父亲因大受感动,也带着部将来投降。
有一次,吴国将领陈尚、潘景入侵晋地,羊祜派兵追击,截杀了他们。事后,羊祜却隆重地给他们举行葬礼。羊祜高声宣扬他俩是宁死不屈、报效吴国的忠臣。陈尚、潘景的弟子闻讯后,悄悄赶来送葬,羊祜以礼相迎,以诚相送。吴国将领邓香举兵入侵晋朝夏口,一败涂地,给羊祜活捉。邓香被晋兵捆绑押送到羊祜面前时,心中诚惶诚恐,羊祜却微笑着挥手吩咐松绑,饶恕了他。邓香感激涕零,连连叩头。他返身入吴,马上带领大队人马投降了羊祜。
羊祜这边的人一旦进入吴国领土,却都有特殊的“规矩”。收割吴国的谷物当军粮了,都要统计好数目价值,送给吴国百姓丝织品作为偿还。羊祜和手下兵将驰骋在吴、晋边界打猎、游玩,总在晋地活动,从不踏上吴国土地。禽兽不识边境线,有时它们乱窜,一旦禽兽先被吴国人射伤逃到晋国这边来,羊祜总吩咐手下绑好后送还给吴国人。
没多少时候,吴国人对羊祜心悦诚服。吴国虽与晋国敌对,却尊称羊祜为“羊公”。跟羊祜对战的吴国将领陆抗也喷喷称赞:“羊公胸怀宽广,连乐毅、诸葛亮都比不上他啊!”
吴国人的心逐渐偏向羊祜。这一切,都为晋国征服吴国奠定了思想基础。无怪乎,晋武帝会这么动情地追念这位作古的大臣。 。 想看书来
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
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笔者字面理解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名誉与身体哪个更亲切呢?身体与财物哪个更宝贵呢?得到的与失去的哪个更有害呢?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处心积虑必然贪婪,反而会失去更多的东西;广泛敛财,必然导致大量失去。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知道满足者不会遭到耻辱,知道适可而止者不会导致失败,这才是长治久安之道。
笔者感悟
老子在本章阐述的“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是中国人常挂在口边的“知足常乐”“适可而止”的为人哲学。
知足常乐并不等于不思进取。知足常乐是说要以正确平和的心态对待宠辱得失。它强调的是一种心态。打败你的或许不是外部恶劣的条件而是你内心的恐惧与忧虑。四面楚歌,让西楚霸王溃不成军;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