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部分(第3/4 页)
不能给她半点机会。”
当下众人同入的城中,诸葛亮自与孟获奔府衙而去。薛冰随着大队走了一阵,与诸葛亮道了句:“冰自觉劳累,现行回去歇息去了!”
诸葛亮一愣,随即明白这薛冰是不想产和道那些善后事物中去,当下苦笑道:“今孟获愿服,南中诸事待定,子寒倒是聪明,直接甩手走人。可怜亮……。”一边说着还做出一斧可怜的样子。
可惜薛冰不吃他这一套,只是装做没看见一般,答道:“冰与孟获一战,牵动了旧伤,且内政之事,冰亦不懂。王上请军师为主帅,便是考虑到此点。因此冰只负责冲锋擒敌,这善后之事,便交由军师处理。”边说着,边再心中暗思:“处理汉人与蛮人如何共存,民族矛盾,文化矛盾之类的这些个破事我可没啥好办法,还是交给诸葛亮去做比较好。否则我累死累活不说,弄不好还惹出一堆麻烦来。”
诸葛亮不言,只是望着薛冰,薛冰也不躲,只是装作一副虚弱的样子回视,二人直对视了半响,最后还是诸葛亮先道:“既然子寒身子不适,便先回去歇息吧!”她也知道让薛冰去也无甚事要他做,只是自己忙前忙后,这小子跑回去偷懒,诸葛亮有点不爽罢了。
听到诸葛亮应了下来,那薛冰一下子直起身子,两眼放光,对诸葛亮抱了一拳,失礼道;“如此,冰先去了!”说罢,不待诸葛亮回过神,便引着数骑离了大队,径直奔住处而去……
诸葛亮与孟获于会川城种长谈数日,自孟获表示愿意服从汉中王领导之后,诸葛亮便开始修书上表,安排数郡驻守将领,分拨兵马。又要制定新的条例,以保证南蛮这些异族与汉民发生冲突,同时鼓励两方多多进行贸易往来。
其实南中这里,泸水以北,及建宁等郡汉民居多,于此一带居住的异族也多受汉化,虽保留了一些习俗,但大体上,已与汉人无异。
像孟获,虽未南中各族之蛮王,然其居住之所,更近这处。因此生活习性上,颇似汉人。另外那祝融氏也是这般,否则若真的一点未受国教化,怕是那薛冰怎么也看不上一个野人……
而泸水往南,以及云南之南方那一带,便是混居之所,这一带已经少有汉人,百姓以异族为主,皆以家族或地域划分势力,头领皆称洞主。这一部分虽受文化影响,不过影响较少,生活习惯皆以族中习俗为主。
至于再南方,便好似兀秃骨,木鹿等人的势力那般,乃是中原文人口中的化外蛮夷。赤身裸足,不通理法,一切皆以本能为主。其中木鹿还算好的,多少通晓汉人习俗,那兀秃骨则与野兽无差,生食动物内脏,手下民众,更是一帮野人。
而南中最难解决的,不是孟获这些地方氏家大族,毕竟这些人势力虽大,单顾及也朵,而且对付起来也与对付一般汉人无差。
最难解决的,正是这些化外野人。因为你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抽风一般,杀了过来。烧杀抢掠,无所不作,甚至还会将不是自己阵营的人抓来煮了,当作食物。实在是不好解决之极。
现下诸葛亮多次放过孟获,逼其表示愿意服从汉中王领导,便是要利用他在这些野人心中的威望,继续留在南中做他的蛮王,震慑住这些化外野人。
毕竟中原战将,名气再打也传不到这边陲之地,是以调个名将来,反不如收复一名在当地有着巨大威望地人来帮他镇住此地。
其后数日,诸葛亮取出早以预备郝的封赏之物,好言抚慰了一番孟获后,将其尽皆赏给了孟获。另外请其依旧为南中藩王,总摄南中之地。并且表示,待自己回还成都,请汉中王赏表朝廷,使孟获这个大王得到朝廷承认。若这般,那孟获在南中的威望又会上升一个台阶。到也算是帮其树立威信,以便其能更好的治理郝这块地方。
至于那几名背叛投敌的汉将,则按照薛冰的一丝,潮解灭族,尽数斩了。以薛冰之言来说:“卖主投敌者,最为该杀。而背叛自己民族,引虎狼而残己祖这,千刀万剐亦不为过。”
而就在诸葛亮累死累活的忙着边境大事的时候,薛冰则坐在家中,面对着祝融的质问不知如何回答。
只见那祝融一脸不忿之色,对着薛冰道;“为何我不能做大?我今嫁于你不说,便连整个祝融氏都尽数送了过来。”
薛冰闻此言,却是想起孙尚香乃吴侯之妹,本身更是江东君主。若论身份,自然比这南蛮的一小小族长来的打的多。
只听那祝融继续道:“而且你们中原女人,只知躲于家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哪能比得上我这般,能与男子一争高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