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部分(第1/4 页)
算上客气。
诸葛亮笑道:“姑娘可知,那孟获若请救兵,可能请来何人,又能请得多少兵马?”
祝融听了,皱眉道:“我虽兵败于你等之手,然我身为南将,岂能将此等重要事尽说于敌知?如此岂非陷族人于险地之中?我先时只道先生欲问南中风土人情,不想却是军情大事,请恕我不能作答。”
诸葛亮笑道:“孟获起兵造反,便是陷南中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今天下狼烟四起,百姓思定,孟获初为南王,不思如何保境安民。却挑动战火,使南中百姓陷于战祸之中。我奉汉中王之命,引军南下,欲消弭战祸,还南中百姓安泰,曾数败孟获,然其屡次不降。数次引之极矣,眼见得将还安定太平于南中。不想孟获又欲使人请援军来。眼见得一场大战复起,姑娘便眼睁睁地看着南中百姓再次被卷入战火当中?……”
这薛冰在旁听了一阵,只觉得脑袋越来越沉。眼睛越来越重,也不知听到哪句时便睡着了过去。此时那诸葛亮还在不停与祝融说着,最后直说的那祝融觉得自己帮孟获对抗汉军,实在是对不起南中人民,对不起自己的族人,对不起爹,对不起娘……总之到了最后,那诸葛亮是笑眯眯的问到了自己想知道的一切,而后见薛冰睡的香甜。也不去唤醒他,只与祝融道了别。便摇着羽扇去了。
而那祝融,手上捧着个被她削地只剩下果核的果子,望着诸葛亮远去的方向还在纳闷,“自己刚才怎的就那般听话?人家问什么自己答什么?”她还未想明白,突然觉得手上一轻,手里那被她削的没了果肉的水果便被别人拿了去。
只见薛冰揉了揉眼睛,然后从祝融手里将果子取了过来,丢到嘴里嚼了几口,便咬着便向左右打望,见已没了诸葛亮的身影,便道:“军师走了?”
左右侍卫在旁,闻言忙道:“军师刚刚走了,见将军熟睡,便未打扰。”
薛冰哦了一声,又对祝融道:“军师是才问你什么了?”
祝融闻言,问道,“刚才那人便是汉中王地军师诸葛亮?此次汉军南下的主将?”
薛冰点了点头,问道:“怎的了?”
祝融摇了摇头,口上道:“没什么!”心里却道:“这人太可怕了,几句话就把我说的迷迷糊糊,完全顺着他的思路走,而且那一双眼,好像能把人看透一般。”心里打定主意,以后一定要离这人远一点,最好有多远离多远。
薛冰在旁看祝融一脸凛然的神色,心下奇怪,前向左右去望,只见左右侍卫皆摇头,示意不知,遂问道:“军师问了你什么?”
祝融闻言,遂道:“诸葛军师问我孟获会请何人为援军。”
薛冰当然知道诸葛亮要问什么,他想知道地却是后面的,遂道:“那你是如何答的?”
祝融瞅了瞅他,见其好似顺口问出来似的,便道:“我便告诉他,现在南中百姓皆不愿随其起兵,唯有向南去求他人相助。”
薛冰点了点头,又道:“会求何人相助?”
祝融瞪了他一眼,好似对其打断自己说话很不满,只是见薛冰根本未瞧自己,便分忿忿的撇了撇嘴,答道:“继续往南,有一城,名曰三江城,此城东南有一国,名为乌国,我曾听人言,此国手下养有数万兵士,皆披藤甲,刀箭不能伤,入水不会沉,因此号为藤甲军。”
薛冰闻言点了点头。诸葛亮火烧藤甲兵,这段故事便是没看过三国演义地,也听说过。现在虽然历史有变,但是这藤甲兵,想来还是要烧上一烧。
祝融见薛冰点头,便又道:“这藤甲兵刀剑不能伤,遇水又不沉。想来大王只需要借来一部,纵使汉军再精。也败不得这刀剑难伤之藤甲兵。”
薛冰听了,一脸傲然的道:“若碰上我,我定叫其伤不得我手工劳动手下一兵一卒而尽灭其军。”
祝融听了,撇了撇嘴道:“吹牛!”不过偷眼去望,见薛冰直着身子,一脸傲气的样子,只觉得看着甚是顺眼。倒从心里盼着他多吹几句。
只是薛冰现下身子虚弱,不过坚持了一阵,整个身子便又垮了下来,问道:“可还有旁的援军?”
祝融见其身子有垮了下去,整个人好似没了骨头一般的倒在椅子上,心下有点生气,又有点愧疚。毕竟薛冰弄成这副样子,也有她的原因。如果薛冰不将她抱在怀中,用自己身体给她当肉垫,也许现下躺在椅子上地那个人 就变成了她。“其他的,便只有一些小洞主的洞兵,其战力尚不如南中士兵。焉能与汉军对抗?”
薛冰听了这些,点了点头,不再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