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下定决心,收下上党(第1/3 页)
赵王赵丹此时心中充满忧虑,距离大秦发兵攻韩已有半月之久。而这半个月的时间。朝堂之上,自然纷纷扰扰,群情激愤。赵国图谋上党之地,并非临时起意,而是早有打算。
马服君赵奢在时,便曾数次进言,说及此事,言称秦朝必有,一战不可,避免,而上党则为两家必争之地,谁得上党,便能占据主动。
赵丹虽然年轻,但在国事上却极有决断,一早便想着夺取上党,为赵国谋求利好。只是后来因为诸多原因,拖延到了今日,派遣到韩国的细作使臣百般努力也未见成果,阻挠重重,绝非易事。
其实他也知道赵国想要谋划上党,难度要比大秦更高,倒也不是说以赵国的兵力强攻上党,拿不下来,而是因为赵国的立场,就注定赵国不能强行出兵。
如果赵国出兵攻韩,那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赵国与秦国便没有的区别,一旦赵国势弱,想要联合他国抗秦,便成了笑话,一个会主动出兵吞并他国土地的国家,如何能够获取盟友的信任?只怕都会将他当做另一个大秦。
这种立场上的被动让赵国所剩下的选择其实并不多,只能通过战争以外的方式谋求此地。其实他倒也不是非要占据这块地方,他甚至想过只要韩国答应与赵国结盟,并且允许赵国在上党驻兵,就已经达成了目标,也能完成自己的战略,但显然即便是这样,韩国也并没有松口。
上党这地方,多山地,地形崎岖,无沃土,得之亦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除了战略位置的需求,赵国还真不怎么看得上此地。
而且他们之前的想法还有一个目的,那便是瓦解秦韩两国之间的结盟。秦国已经足够强大了,再加上一个韩国,哪怕韩国非常孱弱,但也依旧不是赵国想看到的局面。
只是,韩王惧秦胜过惧赵,根本不愿意答应。其实也可以理解,地处秦赵之间,大国博弈,而小国只能艰难求存,若是易地而处,只怕他也会做出与韩王相同的决定。
阏与之战,赵国击败大秦,歼灭十数万秦卒,这使得大秦东进步伐受到阻碍,短暂地挫败了大秦的锋芒,也为赵国争取了一段喘息的时间。记住这段时间。赵国的权力交接十分平稳和顺利,没有引发什么太大的危机。若非如此,赵丹即位之时,只怕大秦你一定会发兵来攻,不求能够取得多大的战果,但一定会搅得赵国不得安宁。内忧外患之下,只怕赵国根本无法达到如今的高度。
赵国最为强大之时,当属赵武灵王时期,胡服骑射,数次击败外敌,扩大疆域,增强了赵国的底蕴。而后略显衰落,但这段时间的平稳,使得国力稍显恢复,距离曾经的巅峰也相差不远。
国力想要提升和恢复,便不得有内乱,不得有外患,战争能将一个大国拖垮,即便是秦赵这样的国家也不例外。
赵国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想要从韩国手中换取上党之地,然后扼住大秦东进的脚步。但谁也没想到,大秦与韩国突然反目,起四十万大军分两路攻韩,而目的正是赵国心心念念的上党。
在赵国得到消息的那一刻起,赵王赵丹便立刻下令整顿军备,随时准备出兵,他们是不可能坐视大秦取得上党之地的。
可形势变化的太快了,韩国在大秦面前毫无招架之力,这才半月不到,野王失守,上党之地与韩国新郑彻底隔绝,成为孤地。一片孤地是支撑不了太久的,哪怕上党易守难攻,占据着地利优势,没有了后勤辎重,没有了援兵,上党最终也将任人宰割。
而在今日,赵国得到了一个他们最不愿意听到的消息,那便是韩王同意将上党割让给大秦。这可能是他们最为担心的事情,韩国抵挡不了大秦的兵锋,想要保全自己,那便只剩下一个办法,割地求和。
若是让大秦兵不血刃,将上党收入囊中,那赵国将彻底陷入被动。
就在赵丹还在纠结之时,平原君赵胜突然到访,赵丹能够坐稳王位。自然避免不了平原君赵胜的扶持,其实平原君赵胜,在赵国的威望还在赵丹之上,若是当初先王逝去之时,此人生出异心,想要染指王位,只怕还会生出许多变故。
但最后平原君赵胜终究还是没有这般做,他信守了自己对于先王的承诺,尽心扶持新王赵丹,选择以大局为重。因为他很清楚,赵国经不起波折,赵国的国力本就不及大秦,若是再生出太多变故,只会越加羸弱。强求那尊王位,说不定会为赵国招来灭顶之灾。
“叔父,可是有什么变故?”赵王赵丹见到平原君,赵胜急匆匆进来,心中一惊。这几日得到的坏消息太多了。他感觉自己已经有些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