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部分(第1/4 页)
钟馗交出宝剑,伏地奏曰:‘陛下,臣不称职,请你另派神明去吧。’
阎罗王说:‘爱卿来道地狱阴曹,一向办事神速认真,斩妖除魔,立下赫赫战功,从没打过退堂鼓,今天是怎么啦?’
‘陛下,这次我实难从命,卑职情愿受罚。’
‘莫非爱卿遇到了什么为难之事?’
钟馗突然抱头痛哭,泪如泉涌。阎王见此,更是惶惑不安,不知何故,走下宝座,双手将钟馗扶起,温言说到:‘爱卿有事尽管直言,孤决不怪你。’
钟馗擦了擦眼泪,颤声说道:‘那些来到地狱的鬼魂,因思念阳间的亲人而伤心痛哭,人都是父母所生,岂能无情呢?卑职不忍下手,故只好请万岁罢免我这平鬼元帅之职。’
阎罗王听了,沉默不语。晚上,他脱下官袍,穿上便服,来到山崖遍暗暗察访,见钟馗之言果然属实,心里顿感急躁不安,一连几天都沉默寡言,茶饭不思。判官见此很是担忧,建议到:‘如能让地府亡魂与他们阳世的亲人见面’
阎罗王眼睛一亮,茅塞顿开,大喜到:‘你说得对,想法让他们见见亲人,不就了却了他们的思念之苦!’
阎罗王立即召集地府文臣武将商议,决定修一座‘望乡台’,让地狱阴曹亡魂遥望自己生前的家乡与亲人。
从此以后,鬼魂的哭声消失了,阎王天子殿旁边就多了一座望乡台,高楹曲栏,巍峨宏伟,耸立云端。最初望乡台设在第一殿,因包老阎罗原执掌第一殿,由于他过于慈悲,怜悯屈死,屡放还阳伸雪,被降调第五殿,司掌叫唤大地狱并十六诛心小地狱。”
子健听完了故事,心中不免有些惆怅,他又问到:“本来是好事,可为什么上面如此的恐怖?”
“上仙有所不知,这望乡台上有孽镜台,那是专门对那些罪孽深重而又假话连篇的恶鬼所设,他们来到这里后,往往利用五殿阎罗天子的善心,谎称自己在凡间做了好事情,而且对自己的父母和妻子心有挂念,经孽镜照射为假话后的惩罚。”
“那上了望乡台照了孽镜台可知何事?”
“在那望乡台上,那些撒谎的恶鬼就可以听到世间对他的评述,听到自己的谎言。”
“那又将如何?”
“他们从望乡台下来后,自然会受到更加无尽的惩罚。您看!”说着,老周将手指向一地。
子健谣望过去,果然是阴风凄凄,血肉横飞。在一处平整的地方,埋着很多的木桩,在木桩之上盘旋着黑色的铜蛇,有很多的铁色大狗在两边蹲着。正有几个鬼卒将那下台之鬼捆绑起来,并用一小锋利尖刀,把犯人的胸膛慢慢划开,并用一铁钩将那恶鬼的心脏挖出,并细细割下。将那心用一根竹秆挑给柱子上的毒蛇食用,把那勾出来的肠子挑给旁边的狗吞下。
“这些都是些什么恶鬼?”子健略感恶心地问到。
“都是些不遵守先人医嘱、说话不守信用、欠人钱财、害死亲人的家伙。”
“哦!该着的!”子健对这些恶鬼原有的一点同情心都消失了。
(=========章节结束=========)
第九十九章 奈何桥头
(无知而有勇,这就是人类悲剧的来源。——摘自《李岳宗语录》)
他们又走了不长的时间,翻过一座大山后,又一场景呈现在子健面前。在一条大河之上设有金银玉石木板等桥六座,上面有很多人行走,不过只有去者,却未见还者,虽不恐怖,却也不爽。
子健问到:“那是何处?”
“奈何桥。”
“我在人间的时候确也听说过此桥,我记得在《宣室志》中对此有所记载:‘行十余里,至一水,广不数尺,流而西南。观问习,习曰:‘此俗所谓奈河,其源出地府’。观即视,其水皆血,而腥秽不可近。因河上有桥,故名‘奈河桥’。桥险窄光滑,有日游神、夜游神日夜把守。桥下血河里虫蛇满布,波涛翻滚,腥风扑面。恶人鬼魂堕入河中,就好似《西游记》中的描写的:‘铜蛇铁狗任争餐,永堕奈河无出路’。我说的对吗?”
“上仙说的不错,真是对此处的记载。”
“敢问阁下可知这桥的作用?”
“这是那些在阳间有罪恶之人死亡后的灵魂都必须要经过的地方,稍善者自有自身的善业护佑顺利过桥,恶极者则被打入血河池受罪。‘此桥分三座,稍善之人的鬼魂可以安全通过上层的桥,善恶兼半者过中间的桥,恶人的鬼魂过下层的桥,多被阴兵拦往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