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朝堂应对(第1/3 页)
枢密副使孙固上前一步,拱手道:“官家宽心,有武大人在河东坐镇,凭借河东数万大军,足以应对辽国此番犯边之警。且武大人久经沙场,定能运筹帷幄,保我大宋河东之地。”
宰相曾布也出言道:“孙大人所言甚是,官家可授权给武大人,全权指挥应对辽国出兵事宜。”
“官家,不知为何辽国会突然出兵犯境呢?”蔡京出言询问道。
“武爱卿在密报中提到,辽国此次出兵是为了逼迫我大宋放弃对西夏割让的五州之地,并且撤走在西夏境内的将士。”
蔡京眸光一闪,连忙出列拱手道:“官家,如今我大宋刚对西夏用兵,将士们身心俱疲,元气未复。此时若贸然交战,恐怕于我朝不利。臣恳请陛下派遣使臣前往辽国,与其和谈,一来可让我军将士得以喘息,二来或能避免生灵涂炭,化解干戈,此乃稳妥之策啊。”
蔡京如今可是见识到武植在军事上的卓越才能了,可谓是逢战必胜。
他心中暗自思忖:“要是再让他统兵与辽国交战并取得胜利,那自己与高俅想要在和武植争锋的希望就越发渺茫了。”
因此,眼下只要存在能够阻止武植领兵作战的契机,他必定是绝对不会放过。
可他这一举动却将赵佶惹恼了,要知道如今的赵佶继位才几年时间,而且因武植的出现,致使蔡京、王黼、梁师成等历史上有名的“六贼”都还未得到重用。
没有“六贼”这些奸妄之臣在他身边溜须拍马,因而他心中还有着收复被辽国所占领的燕云十六州之地的想法。
如今听到蔡京要向辽国议和,冷哼一声:“蔡卿,我记得上次西夏犯我边疆时,你也是提议要和西夏议和吧?这次辽国侵犯我边疆,你又提出与之议和,不知是何居心?”
蔡京闻听赵佶语气冷冽,心中一凛,赶忙拱手解释道:“官家明鉴,微臣所作所为,皆为我大宋社稷着想。如今局势,若贸然兴兵,必然劳民伤财,且辽国并非西夏小国,若两军交战,必有损伤,到最后,苦的必定是我朝千万百姓啊。”
“好了,不必再说了。至于是否与辽国交战,朕自有决议。”望着下方还在喋喋不休的蔡京,赵佶大为恼火。
如果不是这蔡京平日里都向自己敬献一些古玩字画以及奇珍异宝,赵佶早就想把他下放到地方任职去了。
看到赵佶发怒,蔡京知道事不可为,赶忙抱罪,返回了文官列队。他心里清楚,这次怕是触怒了皇帝,得小心行事了。
“辽国撕毁澶渊之盟,入侵我大宋疆域,朕若不反击,有何面目面对列祖列宗?”
赵佶说完,转头对着身旁的宦官道:“传旨,命武植为陕西、河东、河北诸路宣抚处置大使兼北面行营都部署,全面负责辽国战事职责。”
下方的曾布、韩忠彦、苏辙等大臣闻言,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
此前武植已然成功解决了西夏带来的忧患,如今辽国撕毁澶渊之盟来犯,他们身为朝臣,心中也怀揣着期望,盼着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大宋能够收复那意义重大的燕云十六州,一雪前耻,让大宋的疆土得以完整,国威得以重振。
传旨事毕,赵佶神色庄重威严,目光缓缓扫视殿下诸位大臣,继而沉声言道:“诸卿,今我大宋已消除西夏之患,此乃幸事也。然那燕云十六州,自上古起便为我中原正统之域,如今却沦于辽国之手已超百年。此乃我大宋之伤痛,朕期望诸卿此后能摒弃私心杂念,为收复燕云十六州而奋力向前,彰显我大宋国威,恢复我祖宗疆土,以慰藉万民之期望!”
此刻,赵佶已将心底那埋藏已久的抱负毫无保留地说出,殿内一时寂静无声,唯有其声音铿锵有力,久久回响。
下方的众大臣闻言,纷纷齐声抱拳,高喝道:“臣等谨遵官家旨意!”
早朝诸事商议完毕,皇宫之内,又有一队负责宣旨的宦官走出皇宫,离开汴京城,前往河东太原府而去。
河东代州城内,尽管辽国南院大王耶律夷列已将辽军从河东路撤离,回到了辽境,可辽国竟然擅自撕毁澶州之盟,发兵攻打代州。倘若大宋此时不做出反击,那么大宋朝廷的颜面极有可能会荡然无存,恐怕朝廷之中的赵佶也无法容忍。
因此,武植在率军抵达代州城后,便迅速召集了军中将领前来议事。
“诸位,辽国擅自撕毁澶州之盟,入侵我大宋,且残忍杀害我大宋代州知州,此仇本帅定报!我想朝中官家及大臣知晓后,肯定会给我们授权,让我们展开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