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扑朔迷离的局势(第1/4 页)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张维平的反扑开始逐步展开。他从京城到边疆,再到朝堂,都紧密地部署了自己的一系列棋子,不断地稳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同时暗中削弱沈正华等清流的影响力。
张维平深知,当前局势若不加紧应对,自己将面临巨大的威胁。他开始动用更多的锦衣卫力量,通过监控、威胁和收买等手段,将沈正华、赵青云等人的行动逐步压制。同时,他也密切留意太子的动向,防止任何来自皇室的威胁。
在一场朝堂的紧张局势中,张维平再次发动了一次针对沈正华和其党羽的权力清洗。他利用手中的信息优势,迅速将几个与沈正华关系密切的官员“卷入”了腐败案件中,逼迫他们交出证据并加以诬陷。这一手既清除了沈正华的支持者,又让外界对清流派产生了质疑。
一天夜晚,张维平独自坐在书房内,面前的烛光摇曳不定,他的眼中透出一股阴冷的光芒。桌子上摆放着几份密信和公文,他审视这些文件的目光犀利如刀。旁边的锦衣卫指挥使刘坤轻声报告:“大人,沈正华的党羽已被全面监控,几个有问题的官员已经被抓捕,供词已在掌握之中。”
张维平点了点头:“很好,继续推进,不要让他们有反击的余地。”
刘坤继续道:“但是,太子那边似乎有些动静,依然保持沉默。若他出面支持沈正华,局势可能会有所改变。”
张维平的脸色稍显凝重:“太子,果然不好对付。不过,不急,所有的事都得慢慢来。他若想反抗,也只能是枉然。把握住了皇帝的意志,谁能动得了我?”
他目光冰冷,眼中闪烁着野心的光辉。
太子一直未曾表态,原因很简单——他明白当前的皇帝深陷权力斗争之中,而自己作为太子,也有着无法逾越的局限性。他的每一次动作,都需谨慎而行,一步错,满盘皆输。
在多次深夜的密议后,太子决定与沈正华等清流派开始秘密联络,寻求能推翻张维平势力的突破口。与太子的密谈往往是深夜进行的,沈正华等人的每一个建议都被谨慎地记录,并在太子的策划下实施。
太子与沈正华等人并没有直接对抗,而是通过微妙的手段,慢慢消耗张维平的权力基础。这种斗争,既是权力的角逐,也是思想和理想的碰撞——太子希望通过改善朝政来赢得民心,而张维平则通过权谋和政治操作维持自己的地位。
在一次深夜的密谈中,太子对沈正华说:“父皇似乎一直不愿意听我们的话,他听信张维平的谗言,做出了许多不合时宜的决定。”
沈正华深思后缓缓开口:“太子有所不知,张维平的权谋深不可测,他不会单纯依赖皇帝的宠信,而是靠自己拉拢的势力、以及朝中冗官的支持,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派系。”
太子点了点头:“所以我们必须主动出击,利用朝中清流的力量,稳住朝政,拯救国家于水深火热之中。”
随着太子逐步向沈正华等清流派靠拢,张维平也逐渐感受到了压力。在一次与锦衣卫的密谈中,张维平决定发动更为隐秘的反击,他计划通过宫中与朝内的权贵来进一步压制太子及其支持者,消除任何潜在威胁。
他向刘坤交代:“我们不能让太子坐大,他若掌握了足够的支持,必定威胁到我的地位。所以,要以太子为目标,暗中展开攻势。”
刘坤点头:“是,大人,我会调动一切资源,加强监视。”
张维平接着说道:“此外,还有沈正华,他的影响力不能小觑,得从根本上削弱他。我们要让朝堂上的局势更加复杂,让清流派的支持者迷失方向。”
赵青云并未意识到朝堂上风云的变化。他依旧在翰林院中日复一日地做着文书整理的工作,但他已经能够察觉到朝中阴云密布。他通过许文端和沈正华的联系,间接得知了张维平的动作,并开始积极地积累与其他反对派的联系。
尽管目前表面上赵青云看似平静,但他心中已经开始了对张维平势力的反思和思考。渐渐地,赵青云意识到,自己在这场权力斗争中,必须做出更大的努力,才能真正做到为父亲复仇,为民除害。
张维平虽察觉太子与沈正华等清流官员逐渐走近,但并未显露慌乱。他深知朝堂之争在于谋略和耐心,表面依旧对朝局从容不迫,暗地里却迅速展开反击。
一日深夜,张府的正堂内烛火摇曳,张维平召集了锦衣卫指挥使刘坤、礼部尚书王三川以及几名亲信。
“太子近来动作频频,连沈正华那一派的老顽固都被他拉拢了,”张维平冷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