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张维平的反扑(第2/3 页)
根深蒂固,非一两件罪证即可撼动。”
方靖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一封信递给沈正华:“殿下已备下资源,若您需要人力、物资或情报,都可通过此信联系殿下的幕僚。殿下只希望尚书大人能稳步推进,既不失时机,又不急功近利。”
沈正华收下信,目光坚定:“方先生请放心,老夫一向小心谨慎,断不会打草惊蛇。”
数日后,沈正华开始按照计划逐步加大对张党的施压。他命赵青云继续整理薛逸风从边疆带回的证据,同时利用手中职权暗中调换了一些礼部与工部的关键职位,将张党的一些外围官员换成中立或倾向清流的人。
赵青云注意到礼部新调来的几名官员行事公正,便与许文端商议,在翰林院内组织了一场针对宫廷修缮的讨论会。他们以文会为名,吸引了一批反对张党的人士参与,为接下来的行动奠定了基础。
张维平并非全然不知。锦衣卫的报告很快呈到他案头,关于清流暗中活动的动向,他嗤之以鼻:“一群书生,能成什么气候?只会耍嘴皮子功夫。”
但对于太子的隐秘支持,张维平却感到一丝不安。他召来刘坤:“派人盯紧东宫与沈正华的来往,尤其是那赵青云,他最近的举动太过活跃。”
刘坤抱拳领命:“大人放心,属下定会盯紧,不让他们有半点可乘之机。”
张维平冷冷一笑:“棋局才刚开始,本官倒要看看,清流和太子能走到哪一步。”
夜幕降临,张府灯火通明,张维平坐在书房,听着刘坤的汇报。他眉头紧锁,手中的茶盏不自觉地轻轻碰击桌面,发出清脆的声响。
“你是说,太子殿下最近频繁与沈正华等清流接触?”张维平目光阴沉,语气中带着一丝冷厉。
刘坤低声回道:“是的,大人。我们的人已经确认,太子最近频繁召见沈尚书、许文端等人,且讨论的内容多与国政有关。殿下似乎对您的扩建皇宫之策颇有微词。”
张维平冷哼一声:“一个未登基的储君,倒是学会了插手朝政。”他放下茶盏,目光扫向在场的心腹们,“沈正华本就是我朝中最大的绊脚石,如今又有太子插手,局势不容小觑。诸位,有何对策?”
一名心腹官员站出,拱手道:“大人,殿下与清流势力联手,无非是想借边疆和赋税之事对您发难。只要我们能及时掌控局势,让太子的盟友中出现分裂,便可击破这场联盟。”
张维平点头:“具体说说。”
那人答道:“许文端虽与沈正华同属清流,但与沈尚书的理念并非完全一致。若能在许文端身上做文章,让他对太子的信任动摇,便能削弱清流的凝聚力。”
张维平露出一抹冷笑:“不错,分而化之,一直是对付这些书生的上策。刘坤,你负责盯紧许文端,若有可利用之处,务必加以放大。”
刘坤拱手应道:“属下明白。”
另一名心腹官员低声说道:“大人,除了清流,还有一人必须提防——赵青云。此人虽是新科进士,却屡屡插手朝廷大事,甚至连边疆的事情都有他的影子。属下担心,他与沈正华的关系,恐怕也是太子争取的重点。”
张维平眼中寒光一闪:“赵青云……他倒是让本官意外了几次。不过,一个新进士,能掀起多大的浪花?”
刘坤附和道:“大人,此人确实不容小觑。他与薛逸风的关系紧密,而薛逸风又直接参与了边疆证据的获取。或许从赵青云下手,能牵出更多线索。”
张维平沉吟片刻,冷冷说道:“既然如此,就让锦衣卫加强对赵青云的监控。此外,派人制造些小麻烦,让他在翰林院无暇他顾。”
“至于薛逸风……”张维平目光一冷,“传令边疆,若此人再踏入军营一步,格杀勿论。”
为了进一步掌控局势,张维平决定在京城内外同时施压。他命人向皇帝进言,弹劾沈正华与太子走得太近,试图影响朝政决策。他还通过心腹在朝中散布谣言,暗示清流一派与民间不满情绪有勾连,试图煽动地方叛乱。
与此同时,他命刘坤亲自去见礼部尚书,要求加快皇宫扩建的进程,用实际行动向皇帝展示张党的“效忠”。
张维平站起身,负手而立,看着窗外夜色深沉,冷冷说道:“局势虽复杂,但只要我们掌握节奏,依旧能立于不败之地。太子和沈正华?哼,不过是螳臂挡车。”
翌日清晨,京城内出现了更多锦衣卫的身影。他们四处打探赵青云的行踪,试图从他身边的书僮或友人下手,寻找突破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