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拜义(第1/3 页)
半个月的等待在不安与期待中悄然过去。这一天清晨,省城贡院外早早挤满了人群。士子们一个个翘首以盼,盯着贡院正门两旁的放榜墙,生怕错过自己的名字。
李青云、苏文志和王廷山站在人群之中,心情复杂。苏文志虽平日活泼,但此刻也显得紧张:“青云,廷山,你们说,这次我们会不会三人齐中?”
王廷山面色凝重,微微摇头:“能中一个就算幸运,哪敢奢求齐中。”
李青云站在两人之间,抬头望着渐渐揭开的榜单,胸中百感交集。他回想起这一路走来的艰辛,忍不住攥紧了拳头,心中默念:“父亲在天之灵,愿护佑孩儿一举高中。”
榜单缓缓揭开,喧哗的人群渐渐安静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低声念诵和惊呼声。李青云屏住呼吸,目光扫过榜单,终于在第二十三名的位置看到了“赵青云”三个字。
他心头一震,随即难掩激动:“我中了!”
苏文志在旁也欢呼起来:“赵兄恭喜!赵兄果然才学出众!”
很快,王廷山也在榜单中找到了自己的名字:“我也中了,第三十名!谢天谢地!”
三人相互望着,眼中满是欣喜与感慨。苏文志拍着李青云的肩膀,朗声道:“青云,廷山,这真是咱们三人最值得纪念的一天!”
当晚,三人回到客栈,点了几盘小菜,开了一壶陈年的黄酒,围坐在桌前。气氛轻松愉悦,谈笑声不断。
苏文志举起酒杯:“这一杯,敬我们三人齐中举人,从此迈入仕途!”
王廷山举杯附和:“是啊,我们这些年来的努力,今日总算得到了回报。”
李青云同样举杯,但神情却比两人更为深沉:“中举确实是人生大事,但这仅仅是开始。我准备来年进京,参加会试,争取中进士。”
苏文志放下酒杯,赞道:“青云兄志向远大,不愧是我辈楷模!不过,我暂时还没这个打算,打算先回乡等候朝廷的分配。”
王廷山点头附和:“我也是这样想的。回乡后若能做一名知书达理的教谕或主簿,造福乡里,也算不负此生。”
李青云听罢,感慨地说道:“各有所志,殊途同归。无论在哪个岗位上,若能为百姓谋福,那才是读书人的本分。”
酒过三巡,三人渐渐打开了心扉。苏文志笑道:“青云兄,廷山兄,虽说今后我们可能各奔前程,但今日这一场相逢,便是终生的缘分。”
王廷山感慨地说道:“是啊,今后无论走到哪,我们都是同窗。青云若能进京高就,千万莫忘了我们这些同年啊!”
李青云正色道:“若有朝一日,青云能为官,必将以两位兄弟为榜样,与天下读书人共勉,为民谋福。”
三人相视一笑,举杯同饮,酒杯碰撞间,满溢的是对未来的期待与不舍。
翌日清晨,三人整理行囊,准备各自启程。苏文志和王廷山将回乡等候安排,而李青云则开始筹备明年赴京参加会试的事宜。
在分别时,王廷山拍着李青云的肩膀说道:“青云,这一路你不易,希望来年再见时,你已是朝廷的栋梁。”
苏文志笑道:“等青云兄中进士,咱们兄弟定要在京城好好聚一聚!”
李青云目送两人远去,心中满是感慨。他轻声自语:“会试在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乡试结束后,李青云带着举人功名返回赵府。一进府门,他便看到家中张灯结彩,仆人们忙着布置,气氛喜庆异常。赵母迎上前,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
“青云回来了!”赵母语气温柔中透着关切,“快告诉我,这次考得如何?”
李青云上前躬身行礼,郑重说道:“赵伯母,青云不负所托,高中举人,排名第二十三!”
赵母听到这话,顿时喜笑颜开,连连说道:“好孩子,你果然没有让我们失望!快去厅里告诉你赵伯父,他今天可一直在等你的消息呢。”
李青云走进厅堂,看到赵父正坐在太师椅上,面带期待地抚须而思。他上前行礼,说道:“赵伯父,青云高中举人,幸不辱命。”
赵父闻言,哈哈大笑:“好,好!我就知道你行。青云啊,你这一榜,给赵家争了光,也是为你自己开了未来的路。来,坐下和我们好好说说这一路的经历。”
厅堂里洋溢着欢声笑语,赵母吩咐下人准备佳肴,庆祝李青云的成功。
晚饭过后,李青云站起身,对赵父赵母深深一拜,郑重说道:“赵伯父、赵伯母,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