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页)
蛭��笔茄虾�卮��馐撬秤ψ匀坏淖龇ǎ�侨嗣窃诩盖�甑纳�罟媛芍凶芙岢隼吹摹�
再比如饮食药膳的差异:我国地域广阔,不同的地区,由于气候条件及生活习惯的差异,人们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也不尽相同,所以施膳亦应有差别。东南部地区潮湿炎热,病多湿热,宜选清化之品;西北部地区地高气寒,时多燥寒,宜用辛润之物。同样采用温里补阳药膳,在西北严寒地区,药量宜重,而在东南温热地带,其药量就应该轻一些。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灵枢》的核心内容重在阐述经络和针灸理论,《素问》主要论述了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素问》中有的篇章叫“论”,有的叫做“大论”。《素问》共有九篇大论,除了“四气调神大论”、“阴阳应象大论”外,其他七篇分别叫做“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和“至真要大论”。这七篇都是立足于天人之气的相感、相召与人体生理、病理的关系,从这一角度来探讨天人相应的,特别阐述了环境气候对人身体和健康的影响。可见,中医学对天人合一这一理论自古就是相当重视的。。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一讲 天人合一是养生之本(3)
最近几年,山西灵石县一位叫李可的中医在全国很有名气,因为他擅长用大热有毒的中药治疗危急重症,救活了很多被西医宣判死刑的患者。一般的中医大夫用附子不敢超过10克,而他动不动就用几百克。我在这里不讨论李大夫的医术特点,咱们看看记者采访他时的一段话:
记者田原:您那两年看的书,最深的理解是什么,您把什么东西看懂了?
李可:对病的理解呀,跟大环境联系起来了。我出生那时是1957年,1958年就是大跃进了,大炼钢铁;紧接着就是自然灾害,苏联对我们掐脖子,撤销援助。当时的老百姓呀,普遍都吃不饱。所以我那时候有个什么考虑呀?在整个大环境中所有人都中气不足,他吃不饱啊,所以凡是病,你用补中益气汤这个很简单的方子,都可以调理过来,所以中医这个辨证啊,一个是看这个大环境,一个是看具体的人,在这个大环境中哪一点有问题了,我们就调他这点。
(摘自《人体阳气与疾病》,P140—141,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大家看看,李可大夫说,一个是看大环境(大整体),一个是看具体的人,“在这个大环境中哪一点有问题了,我们就调他这点”。也就是说,先看见森林,再看树木,千万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台湾佛教宗师星云大师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独立存在的东西,一切都必须在各种因缘的和合之下,才能存在。”所以佛学、道学、医学,都是相通的。
全国著名的中医方剂学老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绵之教授在谈到中医学时说:“它不是治病,而是治病人。它治的不是机械的人,或者说不是自然人,而是社会人。”大家看这个名词——社会人,说得多好,其实就是强调人不是孤立的,而是生活在社会上的一个个体。一个人养生好不好,要先看他顺应自然是否做到位了,先看他周围环境怎么样,先看他的社会关系处理得怎么样。作为医生,在给患者看病的时候,也不要只是把眼睛直勾勾地盯在患者身体本身上,或者只盯在检查的各种报告单上,千万不要忘记从患者周围找找原因,要先多考虑大整体。
我曾经参加一个会议,会上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一位退休老领导在讲话时反复强调天人合一,还说现在中医的教材打开就是大讲特讲阴阳五行,天人合一要么不提,要么寥寥数语。他强烈呼吁应该把天人合一列为第一篇章,让学中医的人先知道天人合一的重要性。
2009年5月1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世界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登载研究论文称,21世纪对人类健康最大的危害就是气候变化。中医学历史上最著名的经典之一《伤寒论》恐怕就是因为气候变化、瘟疫流行而写就的。近年的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疾病的发生恐怕和气候环境的变化也不无关系。
总而言之,我们要用天人合一的大整体思想来启发思维,这将对治病养生有很大意义。
循天时之变,四季养生
一年四季,自然规律表现为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气候变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发展规律。从中医学传统的理论来看,季节不同,对人体各方面的影响也明显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