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2/4 页)
着身子骨儿还能动弹,正好帮你们带带孩子。”
红袖脸色已经是红的似乎要滴出血来了,低低的应了一声,也不敢说话,慌里慌张的便要出去。
忽然,外面传来一阵喧闹之声,似是说不出的惊慌失措。
隐隐然其中还混杂着阵阵的喊杀声,虽然听起来极遥远,但是却是真真切切。
红袖和乔氏对视一眼,一股不祥的预感涌起来。
门哐当一声被大丫撞开,大丫闯进来满脸都是惊慌:“夫人,不好了,贼人杀来了!”
夜凉如水。
今夜月色明朗,映照在夜色下的安乡墩宛如一个蹲伏的巨兽。
四野寂寂,好似整个天地间都安静下来,但是忽然,一阵爆裂的马蹄声踏碎了这仿若亘古的宁静。
蹄声越来越响,直向着安乡墩而来。
墩台上两盏灯笼挂在旗杆上,照亮了一片不大的区域。今夜负责值守的周仲和王羽,安乡墩值夜,向来是两人一起,一来可以互相轮换,有时间来歇息,二来则是也起了一个互相监督的作用。
墩台上的小房子是是堆放狼粪等杂物的处所,味道极为难闻,自然不方便住人,周仲就靠着女墙而眠。夜色有些凉,他裹着一条崭新的毯子,毯子厚重,的内面絮着厚厚的羊毛,裹在身上很是暖和。自从在建奴那里发了财之后,安乡墩的这些军兵,几乎每个人都给自己添置了一些家当。
王羽则是瞪着一双眼睛,不断的向四面瞧着,耳朵也竖了起来,仔细的注意聆听着周围的细微动静儿。
他不敢偷懒。董策对值夜的要求极其严格,绝对不允许偷懒,他时不时的还会上来检查一番。王浑和王通都给他逮到过偷懒,董策平素对这些手下很是亲和,言笑不忌。但是在这等涉及到原则的方面,却是丝毫也不留情,那俩人都给吊起了抽了一顿鞭子,以为警戒。前车之鉴不远,王羽自然不敢懈怠,再说了他刚才睡了一会儿,现在也不是很困。
马蹄声刚一响起,就被王羽给捕捉到了,他立刻惊醒起来,身子都绷紧了,握紧了手中的大铁弓。
七十四章 大青山贼
周仲也很是警觉的翻身而起,本能的便伸手去抓弓箭,低声道:“怎么了?”
“还不知道,有马蹄声!向这边儿过来了。”王羽道。
说话间一个骑士已经从夜色中显露出来,来到墩前,周仲扬声道:“来者何人!不说清楚别怪咱们箭上不长眼!”
那骑士只能看清楚大致的轮廓,根本瞧不清脸面,两人都是张弓搭箭,只要这人回答不对,立刻便是射过去。
那骑士打马转着圈子,只是焦急的大喊道:“莫要射箭,自己人!我是十里铺许大人家丁许猛!上头可是周仲兄弟?十里铺给大青山贼给围了!”
周仲听他的声音果然是有些耳熟,等听清楚了话中的内容之后,更是大惊:“什么?大青山贼?那些杂碎怎地来了?”
大同镇边堡防线以北不远处就是连绵的山脉,长城坐落其间。镇羌堡以北,乃至于整个宣大两镇以北这绵延上千里的大山,都是属于大青山的余脉,而大青山的主峰,在镇羌堡东北的塞外。
晋北古称朔方,本来乃是塞上江南那一等极为富庶的所在,生民众多,城镇繁华,不知道几多政权曾在此建都立国。可是随着蒙古鞑子北撤之后不断的袭扰,乃至于明朝中期以后小冰河时代的不断到来,却是变得越发的贫困饥饿。尤其是万历年之后,动辄大灾,饿殍遍野,百姓四处逃荒,流离失所。朝廷又是无力赈灾,而各地官员,为了避免本地出乱子,甚至出动军队驱赶灾民,杀戮众多。
这些活不下去的灾民,只得铤而走险,要么饿死,要么造反,还有一条活路可以走。
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变成了张献忠和李自成起义大军中的主力,还有一些,却是不愿意去做那等跟朝廷对着干的买卖,于是便上山落草为寇。虽说两者都是犯法的买卖,但是就像是偷十块钱和打劫银行一般,那是完全不一样的性质,总有个轻重。朝廷在九边的兵力是不少,但是每年应付南下的鞑子就够捉襟见肘的,更是无力剿灭这些贼寇。
只得就由他去了。
大青山山势高峻,险隘众多,而且明朝通向蒙古的商路多半都是从其中通过——虽说绝大部分时候明朝禁止和蒙古以及后金贸易,但是民间根本不在乎这个。尤其是一些晋商大贾,根本不知道何为家国,有钱就成,他们曾经大量贩卖粮食、布匹、铁器等后金最为需要的物资经过察哈尔运往辽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