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3/4 页)
源于基督教时代乃至古希腊时期之前。那时的道德领袖,用“升华”这一术语来推行禁欲、自我控制、严格压抑,以及其他种种苦行主义,而这些恰恰都是早期弗洛伊德所反对的。这里,我们又一次看到,科学是如何被转变为道德说教的。
升华理论缺乏客观科学验证。尽管许多个人的确在拼命努力控制自己的性反应,减少性高潮频率,但他们的性能量果真转移到“高层次”事物上去了吗?若确实如此,那么他们不但理应减少或限制自己的实际性反应,而且更应该毫无精神上的烦恼与不安。援引某些出类拔萃之辈为例,并不能说明升华理论正确,因为没有一个援引者真正知道当事者的性经历是什么样。
我们的调查可以检验一下升华理论,并揭示低频率现象中的其他因素。我们调查了179个36岁以下的男性,他们在至少5年内每星期平均只有性释放次或更少。结果,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因。
(一)179人中只有9人(5%)是由于健康、性激素分泌不良或其他生理因素而造成低频率。
(二)至少有%的人属于性冷淡者,或如通常所说,是“性欲低下者”。不管出于何种生物、心理和社会原因,这样的人总之是客观存在着的。他们在一次性高潮之后,会数日或数星期再也没有性唤起。心理刺激对他们很少起作用,甚至抱吻和抚摩生殖器也无济于事。这种现象在女性中更为常见,约可占30%。我们调查的这类男性有个共同特点,他们一般都是非常遵从道德的,认为控制性反应乃轻而易举之事,并乐于把自己作为性冲动其实并不存在的活例证。但是,这些人与其说是性欲升华者,不如说他们的所谓升华,不过是对性欲的认知欠缺。他们是性瞎子或性聋子。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好看的txt电子书
第九讲 性释放总论(5)
(三)有35人(%)是由于性茭往困难而无法从事性活动。他们的性能力一直没有被唤醒,一旦他们开始首次人际间性茭往,就会离不开规律的、较高频率的性释放。显然,这类人也不是性欲升华者。
(四)有一些人是由于外界环境突变而不得不减少自己的性释放频率。最典型的是入狱犯人。他们即使用自我刺激、夜梦She精或同性性行为来解决问题,其频率也比原来少得多。他们大多倾向于从事那些并不必然和直接导致性高潮的性活动。他们认为:看性图片、听性故事与实际触及异性之间没什么大区别。他们也不是升华的例证,因为他们少有或没有需要加以升华的已唤起的性能量。
除此外,我们的调查中有%的人类似这种情况,例如离婚、妻子生病等等,因而性释放频率较低。
(五)最后,有%的人是出于对性的某种恐惧。有的人害怕为建立性关系而接近他人;有的人害怕社会对自我刺激、婚前性茭或同性性行为的禁忌;还有的害怕自己内心对此类活动的渴求与冲动。他们大多确曾诉诸宗教忏悔、自我惩罚或苦行,以求避免进一步的罪恶。但他们仍然不是性欲升华者,而是一般的宗教徒。
这方面,我们还有其他调查材料。我们调查了134个性方面拘谨的男性,其中%是2030岁的,%是大学文化,%属于白领阶层,%信奉新教。结果发现,不论单身者还是在婚者,其性释放频率比起全美国男性平均数来,都低三分之一到一半,其婚前性茭发生率仅是全国平均数的74%。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坚信自己的性哲学,许多人自誉为性欲升华的完美典型,许多外人也如此称道他们。不过,他们之中有几个正在接受精神病治疗,而参加我们调查的几位精神病医生都诊断:他们中非常多的人是神经机能症患者。
性释放频率低的人里是否有哪怕部分升华者;特殊群体里如教士中是否有升华者,都难于确认。确定无疑的倒是:在我们的大量调查对象中,升华者太罕见,不足以从学术上认定其存在可能性。如果考虑到升华理论广为传播和易于被接受,考虑到如此之多的人在为这一目标而献身,那么也许可以说:升华至多只可能存在于不足人口5%的性释放较少的人们之中。
二、高频率性释放
大多数人的性释放频率不高不低,因此人们不相信或无法理解高频率者的存在。珀尔在1925年的研究中还认为,这种人“非常罕见”。其实不然。每日一次或一次以上的人,占%。
高频率者包括各色人等。30岁以下的各年龄组中的高频率者,都比50岁以上各年龄组中的多4倍以上。单身者、在婚者、曾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