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逆行的人们(第2/3 页)
分发粮食和大量秸秆和草料。
百姓们看到救援队伍的到来,眼中燃起了希望的光芒。他们纷纷围上来,感激涕零。
道路被打通,一个个村落活过来,草料充足让越来越的村落的马匹动起来,人们主动用马匹拖拉爬犁,沿途不断清理雪道,保证每五十里的雪路通畅。
东部在一点点复苏。
狗拉雪橇队伍有三条在雪原上一路向东奔驰,他们每个个雪橇是两个士兵和十六条狗。白天一路向东,冬夜就挖开雪洞,在洞外用煤油点燃塞满干柴的铁皮桶,烧开雪水,用铜壶装开水,外面包裹羊皮,给雪洞里的人和狗取暖用。趴在羊皮垫上,狗狗和人都有一个暖壶,人和狗狗围着一圈取暖。
他们直接到达落日城,启玉接到命令:“救援救灾路上,哪怕用粮食也要保下大牲口,只需要坚持四十天,粮食和牧草就会源源不断的抵达!”
袁华这么做是救灾!
而对于华夏所有的匠师和匠官,袁华的此次行动也是一种无声的宣告:华夏不敢忘记承诺。他希望通过这次救援,让整个华夏国上下都能明白,在灾难面前,团结一心、逆行而上是每一个华夏人的责任。
袁华他们在雪地里逆行!
在大汉遥远的北方边境,尔青如同钢铁,长久以来始终坚守着北铁城,抵御着高句丽的觊觎。其中一场攻城战尤为惨烈,高句丽如潮水般涌来,试图冲破北铁城的防线。尔青沉着指挥,带领将士们浴血奋战,城墙上喊杀声震天,鲜血染红了雪地。最终,他们成功击杀两千高句丽士兵,给敌军士气以沉重打击,让高句丽短期内不敢再轻易进犯。
谁也未曾料到,这位行事风格独特的将领,在击退高句丽后,竟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冬季寒风与暴雪肆虐的时节,他毅然选择逆行。此刻,东北蛮漠的森林地带,正处于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大地仿佛被一层坚冰所封印。
尔青率领着三千华夏勇士,踏上了这条充满未知与艰险的征途。勇士们身着精心搭配的御寒装备,内层是厚实的棉袄,给予身体最基本的温暖;棉袄外披甲,这层甲胄不仅是防御的利器,更是他们勇气与使命的象征;而在披甲之外,又罩上了皮毛和厚披风,能够有效抵御凛冽的寒风。他们的战马也披着特制的马衣,在寒冷中依旧身姿矫健。队伍中,还有那包裹着铁皮的大车,满载着各种物资,随着队伍缓缓前行。
十二月的东北寒冬,如同一头沉睡千年的巨兽,将广袤的东北森林地区紧紧裹入冰冷怀抱。
清晨,阳光艰难地穿透厚重云层,洒下微弱光芒,却丝毫驱不散彻骨严寒。森林仿若被冰雪雕琢的梦幻之境,每棵树木都银装素裹。松树枝头挂满沉甸甸的雪团,宛如盛开的巨大白色花朵,稍有微风拂过,雪沫簌簌落下,在阳光中闪烁如细碎钻石。白桦树修长的枝干上,积雪似薄纱轻披,洁白与银灰交织,在静谧中透着一种清冷的美。
此时,一支古代军队正艰难地在这片森林中行军。士兵们身着厚重棉衣,外罩铠甲,却仍被寒风吹得瑟瑟发抖。他们呼出的热气瞬间在脸侧结成冰碴,眉毛和胡须也挂满白霜,仿佛一个个行走的冰雕。
队伍中,战马的四蹄深陷积雪,每迈出一步都要奋力挣扎。马蹄刨起的雪花飞溅四处,马身上蒸腾着白色雾气,那是它们在严寒中艰难喘息的证明。马背上的士兵紧紧拉住缰绳,不断轻声安抚着坐骑,同时警惕地观察着四周。
推车的士兵们更是举步维艰。车轮被冰雪阻滞,常常陷入雪中动弹不得。众人只得齐心协力,呼喊着口号,戴着羊皮手套的无数双手,在号子声中奋力将车推出。
行军途中,一处陡峭的山坡横亘眼前。积雪覆盖的坡面异常湿滑,士兵们相互搀扶,一步一滑地向上攀爬。有人不慎摔倒,顺着坡滑下数丈,却又迅速起身,咬着牙,一点点爬回队列。队伍中没有人抱怨,只有沉重的呼吸声和坚定的脚步声,在这片寂静的森林中回荡。
他们向北艰难跋涉两百里,终于进入了茂山铁矿地区。这里,寒风如刀割,暴雪似迷雾,可他们没有丝毫退缩。尔青一声令下,勇士们立刻行动起来。他们利用斯特林发动机和蒸汽发动机,开始了艰难的伐木、锯木工作。发动机的轰鸣声在寂静的森林中回荡,仿佛是在向这寒冷的冬季宣战。
尽管天气严寒,双手时常被冻得麻木,呼出的热气瞬间在脸上结成冰霜。他们齐心协力,一根又一根的树木被伐倒,再被锯成合适的尺寸。在这片冰天雪地中,他们傲霜斗雪,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逐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