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汉与罗马之战 > 第223章 新的农场

第223章 新的农场(第2/3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诸天穿越,从慕容复开始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从霸主尼多王开始傲视群雄水浒:开局买下梁山,造反不招安三国如烟穿成猎户后我养了未来首辅戏说嬴政天子宁有种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星穹铁道:此生只为知更鸟杨建波唐朝风云传奇崩铁:是藏剑不是魔阴身情牵盛世恋歌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人在锦衣卫,开局领悟洗髓经三国:从佃农开始横推天下!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穿越红楼后我竟然六元及第皇帝年少,我从安南开始挽天倾

许多小块的土地,每块地上都插着牌子,写着不同的作物名称。

李岩说:“这就是土地轮作实验田。长期在同一块土地上种单一作物,土壤肥力会下降,病虫害也会增多。所以我们尝试不同的轮作方式,寻找最适合咱山海城土地的模式。”

袁华问:“都尝试了哪些轮作方式呢?”

李岩兴致勃勃地介绍:“像小麦和大豆轮作,小麦收获后种大豆,大豆的根能增加土壤肥力。还有玉米和蔬菜轮作,玉米高大,能为喜阴蔬菜遮荫。不同作物对养分的吸收不同,通过轮作能更好地利用土壤养分,保持土壤肥力。”

袁华点头称赞:“这确实是个好办法,不过确定最佳轮作模式应该很困难吧?”

李岩感慨道:“是啊,要记录每块地的作物产量、品质,检观察土壤肥力变化、病虫害情况等,每种轮作模式都要经过多年试验,才能得出准确结论。但为了农业发展,再难也得坚持。”

两人继续边走边聊,李岩突然停下脚步,指着整片土地说:“袁华,你看,这么大一片农场,只需要五十人打理。只要是相对平整一些的土地,依靠这些新方法,五十人就能养活900人,这在以前简直不可想象。”

袁华环顾四周,不禁感叹:“确实,这些新的农业模式,不仅提高了效率,还节省了人力。”

李岩接着说:“不仅如此,接下来我们打算把拖拉机和水钟进行批量生产,向各个城市提供套件。以后,每个人口过五万的城市,都会收到第一批十台拖拉机和水钟系统。每个城市都要开辟一片实验田,学习怎么使用和维修拖拉机。这不仅能提高整个华夏的农业产量,还能让更多人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

袁华兴奋地说:“这是好事”。

李岩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说:“没错,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山海城的每一寸土,都发挥最大的价值,让更多人受益。未来,我们还要不断探索,让农业变得更高效、更可持续。”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袁华和李岩的身影被拉长。

白马少年们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蒸汽拖拉机,他们爬上大家伙开始跟着师傅们学着怎么驾驶,简直玩疯了。

夜里,大家住宿在农场,围在一起时,李岩问他们一个问题,“小子们,我问你们,若是十台拖拉机能养活九百人,多少台拖拉机能养活130万华夏人。”

所有人都掏出本子计算,有几个直接用树枝在地面上算。

这个答案是台。

众人非常吃惊,居然要这么多这种大家伙?

袁华问,“这东西现在月产量多少台?”

李岩说:“三十台左右,还在慢慢增加。”

袁华问少年们,“三十台一个月,台需要多少年才能生产完?”

答案是四十年。

少年们可没有等待四十年的耐心,他们说:“五年行吗?”

袁华笑道,“那要生产多少台一年?记住提出疑问时,要先计算一下,要估算看看,我们能不能做到?”

一个少年很快,他说道:“一个月要生产至少240台!扣掉可能损坏的,可能需要生产250台!”

袁华笑了,说道:“不错,想的很好啊。科学的内核就是数字,要一步步推理。”

他再次站起来,说道:“你们还要再考虑一个变量,那就是人口的变化,按照不奴族每个城市允许百分之二十的人口增加数,以及自然人口增加数,你们需要推算五年以后的总人口。这样才是更全面的考虑。”

有少年问,“我们怎么知道自然人口增加数?”

袁华笑了,他说道:“有两个办法,其一,去女官那里查人口数据;其二,做抽样调查。从华夏抽取,几十个个样本城市,村落,走下去一个个调查,然后你们会得到新移民和新出生人口的数据,对比老的人口数据就能大致推算出来。”

一个少年站起来说道:“我们其实可以统计各自的生活社区和村落的人口数据,我们一百人就能得到很多数据,这样至少是一个更小的推算数据集,对吗?”

袁华笑着点头,“很好!就要这么思考,要知道活学活用!你们明天就给家里写信,问这些问题,我们一个月以后来进行一次统计。”

众少年称喏!

李岩哈哈大笑,说道:“我白马少年们可以,孺子可教,孺子可教啊!”

可也有少年问,“那牛是不是会消失?”

袁华这一下特别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目录
我的钢铁帝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