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页)
任型的政府在大有作为,让人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政府是让人民放心的政府!
用责任心让自己对自己放心,让员工对企业放心,让家人对我们的一切行为放心!
有了一件工作,有了一个任务,困难一些,难度很大,甚至可能失败,派谁去完成呢?领导会盘算许久,从诸多的人选中选择一个吧。
《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九十六回,写了一段人所共知的故事:“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孔明挥泪斩马谡,周鲂断发赚曹休”,说的是孔明在祁山寨中,有探细人来报:司马懿让张郃为先锋,“引兵出关,来拒我师也。”孔明大惊曰:“今司马懿出关,必取街亭,断吾咽喉之路。”便问:“谁敢引兵去守街亭?”言未毕,参军马谡曰:“某愿往。”孔明曰:“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休也。汝虽精通谋略,此地奈无城郭,又无险阻,守之极难。”谡曰:“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耶?”孔明曰:“司马懿非等闲之辈,更有先锋张郃,乃魏之名将,恐汝不能敌之。”谡曰:“休道司马懿、张郃,便是曹睿亲来,有何惧哉!惹有差失,乞斩全家。”孔明曰:“军中无戏言。”谡曰:“愿立军令状。”孔明还是放心不下,又派了“平生谨慎”的上将王平为副将协助马谡,面授机宜,并一再叮嘱王平,临了还“戒之!戒之!”说个不停。孔明还是不放心,恐二人有失,又唤高翔曰:“街亭东北上有一城,与汝一万兵,去此城屯扎。但街亭有危,可引兵救之。”高翔引兵而去。孔明又思:高翔非张郃对手,必得一员大将,屯兵于街亭之右,方可防之,遂唤魏延引本部兵去街亭之后屯扎。这样,孔明恰才心安。结果,马谡去后,不听副将王平的建议,失了街亭。孔明的部队都派出去了,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往孔明的驻地西城蜂拥而来。孔明身边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只剩二千五百兵,非常惊险地唱了一曲“空城计”。再后来,孔明挥泪斩了马谡。后人有诗为曰:“失守街亭罪不轻,堪嗟马谡枉谈兵,辕门斩首严军法,拭泪犹思先帝明。”当年刘备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经嘱咐孔明:“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责任有价(12)
此事的责任追究一下:
主要责任在诸葛亮的用人不当,让刘备在九泉之下没有放心,明知马谡不堪重用、大用,为何强用之?让马谡三十九岁而亡!更重要的是出祁山进军中原又一次失败。孔明也自责,请自贬丞相之职。
另外,马谡有直接责任。他自愿请战,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他立军令状,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失了街亭,没有推卸,愿意承担过失,“某虽死亦无恨于九泉!”这也是一种负责。但是,他最大的不负责就是不听王平劝告,一意孤行,把重要的战略要地丢失,损失巨大。
其实,孔明一开始就不放心他,他也是一开始就不能让刘备、孔明放心,孔明派王平去,向王平叮嘱,派高翔去协助、派魏延去协助,都是不放心的表现。
显然,不能让上级、组织放心的部下,价值就大打折扣!
电视中的李云龙,有“亮剑精神”,倒下去也是一座山,所以,上级对他放心,把一个个“差一点”的团让他带,他都带出了好兵好团;难打的仗、最难啃的“硬骨头仗”,派谁去最合适?大首长们总会想到李云龙,他总能让首长们放心地打好仗。
李云龙的亮剑精神,是一种拼搏精神,骨子里是一种极端地负责任的精神。
李云龙的价值有多大?士兵、政委、上级、部下、楚云飞,甚至连日本鬼子都清楚!
笔者曾经担任过近20年的一个学院的院领导,每次安排一个什么新课程、一个难任务,派谁去?哪一位系主任能够圆满完成?哪一位老师能出色完成,让我放心,我心里有一本账,心里亮着呢!
1990年代初、中期,大学老师还不是一个吸引人的职业,很多本科生都不愿意留校教书,在岗的大学老师也有许多不安心,加上商海大潮的吸引,有的老师晚上打电话给我:“曾院长,我明天的课不上了。”“为什么?”我问道。“我下海了。”我很快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当时可以“三不要”离开的。我理解他们,当时的大学教师收入水平远没有现在高,现在非得要博士才能进大学教书呢。我不太高兴的是,怎么不早一点说呢?让我派谁顶上?可不能开天窗啊!
有两三位老师很能让我放心,他们就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随时冲上去顶起来上课。而且,他们都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