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2/4 页)
题了。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
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
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
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孔子周游列国时,各国都排斥孔子,生怕他有意夺取政权,唯有在卫国的时候,卫灵公、南子、一般大臣,都对孔子很好,尊敬他,照顾他。 所以当时大家都怀疑他,甚至孔子自己的弟子,听了太多的谣言,也起怀疑,像冉有,有一天就说,我们老师真想做卫国的国君吗?当然,他不是不赞成,老师真干了,他也会上来帮忙的。子贡听了便说,好!
我去问他。 这时孔子受的谣言大概很大,所以子贡也不先下断语,只说“将”要去问老师。 但是人与人之间的谈话,是一门很高的艺术,子贡问话的高明该学一学。 他绝没有一进去就:“报告!老师,你要不要当国君?”他受过愤启悱发的教育,真是一个大外交官,说话非常漂亮,绝不问正题。 他问孔子,老师,你看伯夷叔齐是什么样子的人?孔子说,那是了不起的,古代的贤人啊!子贡说,老师!他们两人,为了信守仁道的节操,不肯当国君,在首阳山饭都不吃,饿死了,
366
述 而 第 七353
你看他们到最后,会不会埋怨?后悔不后悔?孔子说他不会埋怨的。立定了志向,为达到最高道德的目标,宁愿饿死,求仁得仁,有什么可埋怨的?子贡听到这里,不需要再问老师想不想当国君,马上就出来了。 对冉有说,老弟你放心,我们的老师不会做这种闲事。 子贡问了当皇帝的话没有?他没有问。 但问到了正题没有?绝对问到了。 这就是值得效法的谈话艺术。讲到这里,下面就刚好把孔子自己的一段感叹接上去,作为解释,恰到好处。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是孔子最有名的话,而且在文学境界上,写得最美。孔子说,只要有粗菜淡饭可以充饥,喝喝白开水,弯起膀子来当枕头,靠在上面酣睡一觉,人生的快乐无穷!
舒服得很!
就是说一个人要修养到家,先能够不受外界物质环境的诱惑,进一步摆脱了虚荣的惑乱,乃至于皇帝送上来给你当,先得看清楚应不应该当。 有了这个修养,才可以看到孔子学问修养的境界。 人生的大乐,自己有自己的乐趣,并不需要靠物质,不需要虚伪的荣耀。 不合理的,非法的,不择手段地做到了又富又贵是非常可耻的事。 孔子说,这种富贵,对他来说等于浮云一样。 孔子把这种富与贵比作浮云,比得妙极了。 并不是如后世认为像天上的云,看都不要看一下。唐诗宋词,作流水浮云的作品太多了。 在孔子当时,很少用到。 我们要注意到,天上的浮云是一下子聚在一起,一下子散了,连影子
367
453论 语 别 裁
都没有。 可是一般人看不清楚,只在得意时看到功名富贵如云一样集在一起,可是没有想到接着就会散去。 所以人生一切都是浮云,聚散不定,看通了这点,自然不受物质环境、虚荣的惑乱,可以建立自己的精神人格了。在这里,又插进孔子的一段话。 孔子这里几段话,在什么年龄说的,无法考证,不过弟子们编这部书,把他的观念连贯起来,编得非常妙,成一整体,所以下面就是说,孔子的目的在于学问。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根据这个话看起来,孔子总是在四十多岁,至多四十九岁说的。他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五十岁以后学《易经》——《易经》是古代的文化——把《易经》搞通了,人生就没有大过了。“大过”也是《易经》六十四卦中一个卦名。 从这个观点来看,人生自己晓得真要求学问,大概都在这个阶段,根据现代医学,人类智慧发展得最成熟的时候,是五十岁开始,到六十岁这个阶段,因此也证明蘧伯玉:“吾年五十方知四十九之非。”的话了。 人多活一年,反省就多一年。 人能知道过去的错处就是了不起,所以孔子说这几句话,应该是在这个时候。 在这阶段中,头脑最成熟,真有资格求学问。下面就讲孔子的学问,除了《易经》以外,就是雅言,这是说孔子平常不乱说话的,他讲话都是很高雅的,有所根据的。难道孔子土话都不讲吗?
吃饭一定说:“饮食哉!
饮食哉!“
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说孔子讲的话,都有学问的根据,根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