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页)
威一点儿脸面,借口要到重庆郊外的几个兵工厂视察,草草提前结束了双方的会晤。
送走了美国代表史迪威,蒋介石即刻要了何应钦的电话。他低声地吩咐道:“军政部要好好地作一篇大文章,万一缅甸不保,怎么样才能解决美国援华物资进入中国西南后方的问题。”
“请委座明示。”电话那头何应钦知道蒋介石已有了考虑,岂敢多嘴。
“史迪威对中国还是友好的,尽管他身上毛病不少。你们要多在一起好好地谈一谈。”蒋介石搁下话筒,叫侍从人员把办公室的门带紧,不让任何人打扰,不接任何人的电话。他自己一个人静静地斜靠在沙发上,陷入了很长时间的思考。在中国国内,辛亥革命后冒出来的诸路军阀,可谓五颜六色,谁不想称雄独霸一方。可打来打去,谁也不是我蒋某人的对手。那最终结果无不是正面死打,背面拆台,煽风点火,俯首称臣吗?可是,洋人不一样了,他哪怕是一个草包,你也得待之以礼,打狗得看主人啊。蒋介石很自信,国军系列里,随便叫出一个将军来,也不比英美部队里肩扛将花的差到哪里去。但……联想到韦维尔、史迪威一干人没大没小的嘴脸,蒋介石不禁满腔怒火,真是国大不如国强,人多不如国富。这帮洋人,竟敢把老子当成了店小二。娘稀匹的。
第二章 风云突变(10)
7
缅甸首都仰光,昔日繁华的中央大街。耸立街道两侧的欧式建筑,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傲慢和威严,无言而痛苦地目视着眼前发生的一切。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在忙于携家带口地往仰光港跑,没有几班轮船了,再不走,来不及逃了。城里的普通居民,举家出动,忙于抢购大包小包各种各样的生活必需用品。略微有钱的人家,几乎尽其所有,囤积大米、食油和盐巴。闹市区附近的几个银行门前,挤兑提现金的人排成长龙达两公里长,有的人头天夜里就站了队,第二天依然没有轮到的,不禁骂骂咧咧,好像祖坟被人挖了似的。当局军方为防止骚乱,不得不派大批军警前来维持秩序。
在东南亚诸国,缅甸比泰国、老挝和越南建国时间早,1044年形成了国家,前后历经了蒲甘、东吁和贡榜三个王朝。英国人先后三次渡海远征缅甸,1886年终于打败缅甸并将其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英国国王派一个总督在管理。中央广场东侧,有一幢类似美国白宫的建筑物,五层高的裙楼呈弧形,紧紧地护卫着九层的主楼,缅甸总督府就设在这里。
史迪威飞抵重庆的同一天,英国陆军上将亚历山大奉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命令,也从伦敦飞抵缅甸仰光,就任英缅军总司令。刚下飞机,亚历山大踌躇满志地对围着前后的记者们,发表了一通坚守仰光,要与日军决一死战的慷慨论调。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艾伦首先提出一个令人尴尬的问题,她挤到亚历山大跟前,直截了当地问:“请问将军,您准备什么时候撤出仰光?”
亚历山大一时语塞,可经验丰富的将军马上回过神来,语气坚定而幽默地回答:“强大的英军不可能惧怕日本人,如果真有一天需要撤退的话,那只有上帝可以回答这位女士的提问了。”
“请问将军,什么时候收复毛淡棉?”
“将军对中国军队入缅作战有何评价?”
“英国空军已损失殆尽,如何有效地抗击日军对仰光的轰炸?”
……
亚历山大是临危受命来缅甸的,对战局的情况仅仅是从报纸里读来的只言片语,说不出所以然。他不愿再被记者们追问,像一条野狗似的,无处藏身。在一群军官的簇拥下,亚历山大上将从机场脱身,驱车直往总督府。原司令官赫顿中将改任英缅军参谋长,早已召集旅以上指挥官,在二楼会议室静静地等候,希望继任者能给大家带来福音,扭转乾坤。
每年三到五月,仰光正值暑季,气候炎热难忍。亚历山大顾不上换一身短袖衬衣,把军帽交给副官,阴沉着脸走入会议室。这位欧洲战场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指挥者,是历史说不清道不明的第一受益者。那时候,德军强大的突击军团,把几十万英法联军赶到敦刻尔克,再往前杀一杀,英法联军全得下英吉利海了。可是希特勒莫名其妙地下令停止进攻,戈林的德国空军也不来惊扰。亚历山大将军,利用大量的民用船只,悄悄地把英法联军撤到了英伦三岛。他成了希特勒发神经病后的一名不败者,誉满欧洲大地。走进缅甸总督府的时候,亚历山大心里就在盘算,如何像在敦刻尔克那样出色,巧妙地从敌人的合围中,安全地有效地把几万英军撤到印度。
赫顿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