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页)
《南北喜相逢》等。电影剧本《情场如战场》开始摄制。
1957 年
1 月 20 日,小说《五四遗事》(中、英文)在台北夏济安主编的《文学 杂志》1 卷 5 期发表。
3月,《秧歌》由哥伦比亚公司改编成剧本。搬家到彼得堡松树街25号公寓。4月15日,《秧歌》在该公司的电视频道上播出。
5月,小说《粉泪》被司克利卜纳公司退稿,出版受挫,张爱玲沮丧病倒,情绪极为低落。《粉泪》后改名《北地胭脂》于1967年在英国凯塞尔出版社出版,之后张爱玲又将它改译回中文,取名《怨女》在台北出版。
夏志清《张爱玲论》在台北《文学杂志》发表,肯定张爱玲在小说史上的地位。
本年,《赤地之恋》英文本出版。8月,母亲病危,张爱玲给母亲寄去100美元和一封信,年末,黄逸梵在英国逝世,享年61岁。
1958 年
7月,由胡适作保,申请到南加州亨亭顿·哈特福基金会(Huntington Hartford Foundation)的一个半年期的名额。该基金会是 A&P 超级市场后裔办的一个文艺营,专门接待文艺家。半年以后又与赖雅移居波士顿。
张爱玲年谱简编(17)
7月26日,赖雅67岁生日,赖雅在生日后立下遗嘱,他全部的个人物品都留给张爱玲。
11月13日,向亨亭顿·哈特福基金会报到住下。居留期间,将中文《荻村传》改写并译成英文。后在香港出版。
12月,胡兰成将《今生今世》(上)寄赠张爱玲。
1959年
5月13日,告别亨亭顿·哈特福基金会,前往旧金山。住在布什街645号公寓,月租70美元。
9月,收到胡兰成《今生今世》(下)。
11月,收到美国入籍通知书,开始办理各种手续。8个月后,取得美国公民身份。
1960年
7月12日,在旧金山加入美国国籍。
1961 年
10 月 13 日,为创作剧本《红楼梦》赴香港。取道台湾,由麦加锡安排与台湾大学的青年作家白先勇、王文兴、欧阳子、陈若曦、王祯和等会面畅谈,又由王祯和陪同到花莲、屏东,观看当地的山地舞与民族风俗。
10 月底,赖雅在美国中风。由于身上的前已经不够回家用了,得知赖雅病情基本稳定,无生命危险后,她又乘飞机到香港,预备赚些钱后再赶回去。
11 月,到香港,努力撰写的剧本《红楼梦》未获通过,为了谋生给香港电懋影业公司编写改编《南北一家亲》、《桃花运》、《人才两得》等电影剧本。剧本中一些粤语对白系与宋琪合。
本年,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在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用专章论述张爱玲,称她为“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夏志清论述张爱玲的文章由夏济安在台北《文学杂志》发表,引起台湾学界对张爱玲的关注。
1962 年
3月16日,返回美国,精心照料赖雅。后与丈夫移居华盛顿,把根据好莱坞影片改编的《南北喜相逢》寄到香港。因剧本丢失,未拍摄。
7 月,译玛乔丽·劳林斯(Marjorie Rawlings)的《小鹿》改名《鹿苑长春》出版,附“译后记”。
10 月11日,《南北一家亲》在香港上映。王天林导演,雷震与白露明主演。
1963 年
3 月 28 日,在美国的《记者》杂志上发表英文散文“A Return to the Frontier”(《重回前线》),记这次台港之行。《美国诗选》(与人合译)在香港今日世界社出版。张爱玲译了爱默森5 首诗、梭罗的 3 首诗。《欧文小说选》(与人合译),在香港今日世界社出版。张爱玲译了《无头骑士》一篇小说。
10 月 2 日,剧本《小儿女》在香港首映,王天林导演,雷震与尤敏主演。
开始与夏志清教授通信,直到1982年共100封。
1964 年
《爱默森文选》(翻译)在香港今日世界杜出版。分“计划”、“生活 方式”、“诗”、“人物”、“书信”五章,前有“译者序”。
4月,申请美国一所大学的教职,需要香港大学出具证明,港大仅只证明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