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2/4 页)
,显得对人不相信,所以玩了这么一记小小的花样。
等刘庆生毫不迟疑地开了保险箱,点齐七万两的客票送到他手里,他又说了∶『今天用出去,明天就可以收回来。你放心,不会耽误后天的用途。
说不定用不到七万,我是多备些。『
就这么片刻的工夫,他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刘庆生的操守和才干,考察了一番。回家拜见了老母,正在跟妻子谈此行的成就,王有龄派人来请,说有要紧事商量,请他即刻到王家见面。
到得王家,已经晚上九点钟了。王有龄正在书房里踱方步,一见胡雪岩就皱着眉说∶『搞了件意想不到的差使,要到新城去一趟。』
新城又称新登,是杭州府属的一县,在富阳与桐庐之间,那一条富春江以严子陵的钓台得名,风光明媚,是骚人墨客歌咏留连的胜区,但新城却是个小小的山城。湖州府署理知府,跑到那儿去干什么?『莫非奉委审案子?』
胡雪岩问。
『案子倒是有件案子,不是去审问。』王有龄答道∶『新城有个和尚,聚众抗粮,黄抚台要我带兵去剿办。』
听得这话,胡雪岩大吃一惊,『这不是当耍的事。』他问,『雪公,你带过兵没有?』
『这倒不关紧要,我从前随老太爷在云南任上,带亲兵抓过作乱的苗子。
不过这情形是不同的,听说新城的民风强悍得很。『
凡是山城的百姓,总以强悍的居多。新城这地方,尤其与众不同,那里
在五代钱武肃王的时候,出过一个名人,叫做罗隐,在两浙和江西,福建的民间,『罗隐秀才』的名气甚大,据说出语成谶,言必有中,而他本人亦多奇行异事。新城的民风,继承了他的那股傲岸倔强之气,所以很不容易对付。
『是啊!』胡雪岩答道∶『这很麻烦。和尚聚众抗粮,可知是个不安分的人。如果带了兵去,说不定激成民变。雪公,你要慎重。』
『我所怕的正就是这一点。再说,一带兵去,那情形┅┅』王有龄大摇其头,『越发糟糕!』
这话胡雪岩懂。绿营兵丁,已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真正是『兵不如匪』,一带队下去,地方老百姓行就遭殃。想到这一天,胡雪岩觉得事有可为。
『雪公!随便什么地方,总有明事理的人。照我看。兵以不动为妙,你不妨单枪匹马,到新城找着地方上有声望的绅士,把利害关系说明白。此事自然能够化解。』
『话是不错。』王有龄放低了声音说,『为难的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还不够。上头的意思是,现在各地风声都很紧,怕刁民学样捣乱,非要严办祸首不可。』
『不管是严是宽,那是第二步的事!』
『对!』王有龄一下领悟了,不管怎么样,要眼前先把局势平服了下来,才能谈得到第二步。他想了想,站起身来说,『我要去拜个客,先作一番部署。』
『拜哪个?』
『魁参将。他原来驻防嘉兴,现在调到省城。黄抚台派他带兵跟我到新城,我得跟他商量一下。』
『雪公,你预备怎么跟他说?』
『我把以安抚为先的宗旨告诉他,请他听我的招呼出队,不能胡来。』
『叫他不出队,怕办不到。』胡雪岩说,『绿营兵一听见这种差使,都当发财的机会到了。哪里肯听你的话?』
『那么照你说,该怎么办呢?』
『总要许他点好处。』胡雪岩说,『现在不是求他出队,是求他不要出队。』
『万一安抚不下来,还是要靠他。』王有龄点点头,下了个转语∶『不过,你的话确是「一针见血」,我先许了他的好处,那就收发由心,都听我的指挥了。』
当夜王有龄去拜访了魁参将,答应为他在黄抚台那里请饷,将来事情平定以后,『保案』中一定把他列为首功。但希望他听自己的话,实在是要他听自己的指挥。魁参将见王有龄很知趣,很爽快地答应照办。
由于王有龄遭遇了这么一件意外的差使,把他原来的计划都打乱了,该办的事无法分身,只有胡雪岩帮他的忙。首先是藩司衙门的公事要紧,胡雪岩用他从阜康取来的客票,解入藩库,把湖州带来,由郁四调来的五万银票,连同多下的两万,一起还了给刘庄生。此外还有许多王有龄个人的应酬,何处该送礼,何处该送钱,胡雪岩找着刘庆生帮忙,两个人整整奔走了一天,算是都办妥了。
『这就该忙我自己的事了。』胡雪岩把经手的事项,一一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