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鱼玄机之死(第2/4 页)
”
崔湜的老爹崔挹,年老致仕,因受人请托,多次干涉崔湜公务。崔湜大都加以拒绝。父子为此失和,吵闹不休,受到舆论的鄙薄。
为了巩固统治,武宗让崔湜,追查李成器乱党。
李隆基不免心寒,“看来武宗,又要打击宗室血脉。我能躲避过麽?”他闭门思过,不再交接朝臣。
崔湜上奏皇帝,诬陷刘幽求,致使刘幽求被贬岭南。又私底下命周利贞将其杀死,却没有成功。
崔湜等都劝说新皇帝,杀掉平王李隆基。
轩辕勃对李隆基有防范,却没有立即处死。他有自己的做人做事的原则。“朕的父亲轩辕康就是被诬告,才逼死的。朕曾对天发誓,办案要有证据,决不搞冤狱和连坐,没有证据,朕不会定李隆基的罪!太子图谋暴动,跟李隆基无关。李唐联盟,并没有停止,而是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李隆基匍匐在地,“谢陛下,不杀之恩。”
轩辕勃拉着李隆基的手,“你我不仅是父子,实则情同兄弟。希望我们之间能和平下去。不要学你的哥哥李成器。”
李隆基唯唯诺诺,不敢正眼相看。
武宗又鼓励道:“希望你能够为大唐江山做出贡献。宗族中必有不满的,由你担任宣慰使,将本朝的仁义告知他们。你我均是唐门弟子,应当好好合作,为唐门,为大唐帝国,贡献自己。”
李隆基痛恨崔湜,便使人搜集对宰相不利的证据。
不久,崔湜被举报是太子党人,因而被流放南荒。新兴王李晋也因此获罪伏诛,临死前叹道:“本来谋划这件事的是崔湜。现今我李晋被斩首,崔湜却只被流放,多麽冤枉啊!”
崔湜密谋在赤箭粉中下毒之事被查出。武宗大怒,追命赐死。崔湜在流放途中,接到圣旨,吞下剧毒赤箭粉,时年四十三岁。
贞元元年(785年),中书令韦皋出任剑南节度使。在一次酒宴中,遇到才女薛涛,因为知己。韦皋看罢,拍案叫绝。这首诗完全不像出自一个小女子之手。
帅府中每有盛宴,薛涛成为侍宴的不二人选,很快成为韦皋身边的红人。
韦皋任节度使时,随着接触的增多,就让她参与一些案牍工作。这些事对于薛涛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她写起公文来不但富于文采,而且细致认真,很少出错。
韦皋仍然感觉大材小用,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就向朝廷打报告,奏请武宗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官衔。武宗将奏章给大臣们传阅。宋璟以下无不反对。官场历来都是男人的势力范畴,才女薛涛做做诗文可以,何必入官场起哄。
“难道我大唐无人耶?非定要用女流?”
武宗想起薛涛音容笑貌,难忘学院往事,遂大笔一挥:准奏!
薛涛由是成为大唐历史上,第一个女职官,虽然只是一个“校书郎”。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女子担任过“校书郎”。时人都仰慕薛涛才华,称为“女校书”。
“校书郎”的主要工作,是公文撰写和典校藏书,官阶仅为从九品。这项工作的门槛却很高,按朝廷规制,只有进士出身者,方有资格担当此职。
薛涛红得发紫,不免有些恃宠而骄。前来蜀国的官员为了求见韦皋,多走薛涛的后门,纷纷给她送礼行贿,而薛涛“性亦狂逸”,你敢送我就敢收。不过她并不爱钱,收下之后一文不留,全部上交。虽然如此,她闹出的动静还是太大。这让韦皋十分不满,一怒之下,下令将她发配松州,以示惩罚。
松州地处西南边陲,人烟稀少,兵荒马乱。走在如此荒凉的路上,薛涛内心非常恐惧。她用诗记录经历感受:“闻道边城苦,而今到始知。却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她开始后悔自己的轻率与张扬,将那种感触诉诸笔端,写下动人的《十离诗》。
《十离诗》送到韦皋手上,他的心一下子就软了,于是一纸命令,又将薛涛召回芙蓉城。
这次磨难,让薛涛看清自己,归来不久,她就脱去乐籍,成为自由身,寓居芙蓉城西郊浣花溪畔。还在院子里,种满枇杷花。那一年,她二十八岁。
他家中发妻裴杜,善妒而有心计。嫌鱼玄机骚媚狐眼,使钱如水,常常指桑骂槐,横眉竖眼。
李亿畏惧悍妻,无法维护鱼玄机。彼此常生嫌隙,喋喋不休。甚至为琐事,打了鱼玄机一巴掌。
鱼玄机不堪忍受,被迫离开李家,于长安咸宜观修道。李亿也落个耳根清静,由是不敢与鱼玄机交往。
鱼玄机回归道观后,婚事无落,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