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4 页)
喝一瓢凉水。艰苦的环境,并没有使他改变初衷,更没有使他改变自己的行为准则。年年、月月,他研究学问,兴致勃勃、孜孜不倦,成绩列在72贤人之首,深得孔子的爱戴和信任。孔子赞道:“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 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正是看中了颜回这种贫穷而能安心的品性,所以才特别喜欢他,器重他,并把他树为安贫乐道的典型。那么,孔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孔子深知,贫贱的处境,往往会使许多人吃不了苦而放弃凌云之志,或在贫穷中哀叹命运不如人,或一蹶不振而丧失气节,或去偷摸、去乞讨、去寄食。而颜回却不同,他能耐得住清贫,还能从中体会到乐趣,以乐观的态度对待,实在难能可贵。所以,孔子才破例树立他这个典型,其意是提倡一种美德,即在清贫的环境中能够坚 持自己志向的美德。孔子认为,造物主的用心,就是要用贫穷来考验读书人。贫穷而能安心,不为名利所动,而且还能够乐在其中的,才是真正的君子。 许衡,是元代的一位贤人,他出身寒微,后来做了官,仍然不 裕,经济没有宽松的时候。但他为政廉洁,心中没有个人的贪欲,没 有个人利益的争拼,总是为国事而忘却家事,为公事而忘却私事,宁 愿自己过清苦的生活,也从不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钱财。一次,有人 拿了一个金元宝送给他,可是他不接受,献宝者惊诧地问他:“你知道这东西的价值吗?”他答道:“知道,人家说可以买三匹绢,五亩良田。”献宝者又问:“那你为什么拒绝收下呢?”他听了回答说:“我给自己立了一条规矩,不该我得的财,我不能拿。你留着用吧,我实在 是用不着它。”还有一次,三伏天初过,太阳光好像火镜的焦点,晒得路上的黄尘要发火。许衡与众人行走于山间小道,处处干燥,处处烫 手,处处憋闷,越往前走越使人喘不出气。这时,他和同行者正巧看见不远处有片森林,硕大的果实挂在枝头上,随风轻轻摇摆着,十分 惹人嘴馋。于是,几个人一哄而上,摘梨解渴,惟独许衡站在那儿,丝 毫不为所动。别人觉得好生奇怪,便问他:“这梨树没有主人,即使有也不在场啊!你为什么不摘下几个吃?”许衡却回答说:“不是自己的 东西,就不该乱拿。现在世道混乱,梨树无主,但难道我的心也无主吗?”这些历史人物安于清贫的思想和行动告诫人们,一个人身处贫贱的时候,能够安下心来,不丧失自己的志气,不为名利的事儿动心,而且能够乐在其中,确是道德修养、品行人格上的闪光点,是导致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愈来愈坚强、愈来愈成熟的驱动力。 金兰生在《格言联壁》中写下了这样的名句:“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贱不足恶,可憎是贱而无能。”     txt小说上传分享
谁说命运不能掌握(3)
的确,贫贱是不应该引为羞耻的。因为人生在世,是贫是富,往往面临着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因素的牵扯,尤其受到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客观的因素是外在的东西,如机遇等往往是不可预料的,可遇而不可求的;主观的因素,如个人的努力程度等是可以由个人掌握的。记得一位哲人说过:“好运与厄运不是聪明人能够预见的,并非人人都有令人羡慕的机遇。有的人由于客观的环境、条件和 机遇的制约而清贫,没有一丝一毫的羞耻可言。有的人则不是这样,他们满怀信心地走近命运之门,坐等好运来临,而丝毫不作主观努力,落得贫贱的厄运便怨天尤人,丧失志气,这才是可羞可恶的。” 所以说,贫穷而能安心的,才是君子的人生哲学。 一个人能否逐步摆脱贫困,能否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取决于他的精神状态,取决于他自己;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也是一面照出他人生价值的镜子。良好的精神状态,就是人生的精、气、神。有了这种东西,才能领略创造辉煌的快乐。反过来说,没有这种东西,谁能使一个人昂首阔步向前呢?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安贫也乐道(1)
人生在世,只要真实地活着,就不可避免地会围绕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去活动,仕逐势,将求胜,农赴时,商趋利,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然而,由于“天时、地利、人和”诸种因素的牵扯,有的人经过努力获得 成功,攫取了权力、地位和财富,有的人通过勤劳刻苦、奋斗不息却未能成功,无权无钱,经济紧张,衣食不周,在物质生活方面,困苦多多。面临贫困考验,在清贫低贱的处境中,千万别忘了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