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部分(第1/4 页)
“是、是”张公公忙不跌的连声退了下去,才出了这御书房的门,便赶忙擦下这一头的冷汗,这逍遥侯也是太会吓唬人了,这侯爷离京几年他是多少年没见到皇上龙颜大怒了。
这才回京几月,这样的场景他可是见到数次了,他可是每次都被吓得心惊肉跳,这皇上就算再怒也不会拿小侯爷怎么样,但是这最后受累的还不是他们这些奴才吗?
张公公这才应声退下,小木又招手叫进来另一名小太监,“去给你们主子沏茶下火的茶来,这天干物燥的最容易上火!”
说完便挥手打发人下去了,小太监刚来皇上跟前伺侯不久,不如张公公乖滑,看着自家主子,不敢又何动作,只怕一不小心弄丢了自己的小命。
然本来就被小木撩起一肚子火的某人,看着这傻愣愣的小太监更是火不打一处出,“还愣着干嘛,还不快去!”
皇帝这一声,吓得小太监连滚带爬的飞奔了出去,连最基本的不可背对着主子,要躬身退到门外才能转身的规矩都给忘了,只是皇帝现在也没心情与他计较这一点就是了。
待小太监一走,皇帝这才稍稍冷静了下来,“你这一大早进宫不会就是为了气我的吧!”
这次皇帝不敢肯定了,必定这种事又不是没发生过,这家伙心情不好的时候最爱的就是故意去刺激别人,看着别人气得跳脚的时候,他便能心情转好。
“皇兄,瞧你说的皇弟我是那样的人吗?我是真的想这御膳房的点心了!”
皇帝一副你就是那样人的样子,并没有让小木觉得不好意思,反正他是哪样人,这兄弟心里自然和明镜似的。
“那有没有除了点心之外,顺带着一点点的什么小事呢?”皇帝狐疑的看着小木,通常那小事才会是正题,只希望这家伙不是专程来宫里拿他消遣的才好。
“到是有那么一点点!”听到皇帝这么问,小木便也顺水推舟道,“就是这些日子,京里出现了一些水玉做的首饰,仿制锦儿琉璃阁中的样式,价格竟比琉璃首饰低了一半,害得锦儿的琉璃阁生意一落千丈。
而锦儿却发现这水玉做出来的首饰竟比琉璃更加光彩夺目,也想用水玉做一些首饰,便命人在京中收购这水玉,可是我记得咱们凤天好像不产这水玉,只有国库里还尚存着些雪国进贡的水玉。
我想皇兄与其把这些水玉放在国库里生灰,到不如都卖给锦儿吧,我让锦儿用洋芋来与皇兄交换如何?
这南方大旱多日,庄稼都难以存活,反正这平定叛乱后,这南方各城镇赈灾也要大量粮食,现在遍地粮价都在上涨,到是锦儿学来的种洋芋,能帮皇兄度过这缺粮的难关。”
小木说到这微微顿了顿,适逢灾荒之年,这粮食一向是最大的难题,只有让这百姓吃饱了肚子,才能有让人有可趁之机,煽动百姓造反。
而那被叛军所占的两省一郡若真是朝庭赈灾粮款能顺利送入灾区,百姓不说餐餐饱食,但至少不至于饿死,能让百姓看到生存的希望,又哪能让人轻易钻了空子。
看着皇帝那两眼放光的盯着自己,小木也不卖关子,接着道,“而锦儿的几个庄子上都种上了番邦的洋芋,这洋芋基本上三个月就能收成,一年也能种上三季左右,再加之洋芋本身就耐旱,就是旱时也能种植,而最难得的是这洋芋产量高,一季亩产能达二十石左右!”
小木举起两根手指在皇帝面前晃过,皇帝的一双眼睛便只盯着他的手指打转,别人说这话他还可能以为他是在吹牛,但是这话小木说得他却信。
看着皇帝这样,小木一脸得逞的笑道,“怎么样?皇兄以水玉换锦儿的洋芋,皇兄不会亏的!”
皇帝此时早已是把小木消遣他的事抛诸脑后了,一颗心都在那亩产二十石的洋芋上面,想着反正那水玉放在国库中也实无多大用处,若是真能以那个换来粮食却是最好不过的。
“好,这桩交易我做了!”皇帝这话声刚落,便见张公公提着食盒一路小跑着向御书房而来,见了小木立马躬身行礼,“侯爷,您要的金丝虾球老奴给您取来了,这虾球要趁热吃才味美,若是下次侯爷想念只御膳房的点心了,只管派人传个信给老奴,老奴一定备妥给你送去!”
只差着没说你赶紧走吧,下次想吃什么我叫人给你送去,你可千万别为点吃食再进宫来气咱们主子了。
小木哪能听不出张公公这言外之意,只是念在这老公公一心为主的份上,也不与他计较,只笑着道,“那便有劳张公公,明日早膳时将这金丝虾球再送一份到摄政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