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1/4 页)
“不然。刘碘命运多劫。有一次他挑着满满的两桶清水,疾走如飞。谁料扁担勾折了,后面的水桶落地,致使扁担头从后向前飞起。说来也是该着,扁担头恰恰落在一个行人的头上,那行人当场身亡。身亡者又恰恰是太原府四品知府的亲外甥。这场大祸不小,刘碘几乎吓死。偏赶上我祖父从此路过,亲眼目睹了全过程。他安慰刘碘说,这是误伤,并非有意害命,我可以替你敢证。刘碘千恩万谢,并说,自古来官官相护,万没想到原潼关三省大帅不偏向知府,而愿为一个挑水汉出力。我祖父告诉刘碘,天下只有一个公理,不论什么身分,都得按公理办事。后来,在我祖父的极力周旋下,罚了刘碘五百两银子,问了个充军罪,免于一死。刘碘家贫,那五百两银子由我祖父代付,感动得刘碘热泪涕零。充军上路时,特向我祖父磕头辞行。我祖父又给他二百两银子路费,使刘碘更加感激。他说:大帅恩重如山,小民不敢称谢。这次充军发配,未必能回来了。为了报达大帅的恩情,愿将我家祖传之宝奉献您老人家,请您千万不能推辞。起初,我祖父以为是珠宝玉器,本想谢绝。后来见他拿出一本书,题名为“罗家枪谱》,不由大惊失色,忙问这本书的来由。”
赛花听得入神,问道:“夫君,那《罗家枪谱》是本什么书呀?”
“唐初,名将罗成的枪法天下第一,很多武士要向他学枪。由于罗成天性孤独,一概拒绝。他有个爱妾名叫刘娇,专司罗家机密文件,那本《罗家枪谱》便由刘娇保管。后来,罗成战死淤泥河,刘娇便携带枪谱,回归娘家。她哥哥刘成也是武林人物,知道这本枪谱价值连城,便严密收藏,定为传家之宝。挑水汉刘碘便是刘成的后代。为了报恩,他将这本书赠给我祖父。祖父心里明白:谁得到这本书,再能苦心钻研,谁就会成为天下第一枪。于是他又给了刘碘三千两银子,将枪谱买下。然后,按照枪谱的指示,传授我父亲枪法。父亲确实聪明,又有很深的基础。经过十余年,他把罗家枪加以演化,遂渐形成杨家枪,从而威名远震,成了当代豪杰。你想,我父亲毕生的心血都花在枪法上了,他对刀法平平常常,这是哄你呀?”
“这……夫君,我还有一事不明。你们杨家枪名震天下,早被武林公认。那么,你为什么摒除祖业,弃枪学刀呢?”
“问得有理。”继业接着说道:“我已经告诉过你,那个挑水汉刘碘很有些根基,他本人又是文武双全。只因为不走正路,才破落下来。口从误伤人命以后,他便洗心革面,重振精神。充军期满后,还剩下两千两银子,他便以这些银子为本钱。与人合伙跑了几趟买卖。大概是时来运转吧,刘碘很快富足起来。他一面经商,一面将本族子侄聚集在太行山金顶寨,习文练武、招兵买马。在他的众多子侄中,有两个人胸怀大志,一个是他的亲侄儿刘知远,另一个是他的堂侄儿刘崇。”
“刘知远,刘崇,这两个名字好耳熟呀。”
“尽人皆知,刘知远是后汉开国皇帝,刘崇先是晋阳侯,后来成了北汉创业天子!”
“啊?”赛花十分惊异。“无赖挑水汉,一门二君王,谁敢相信呀!”
“刘知远打天下时,我祖父已经故去了。父亲最重义气,在他看来,满身枪法,来自刘家,为了报恩,使扶保了刘知远。谁料刘知远心胸狭窄,称帝之后,容不得他人。父亲只得找了个借口,辞去官职,回归火塘寨。到后来,北汉皇帝刘崇请他出山,老人家才当了北汉元帅。谁知碰上赵匡胤,二人才有那段‘铜锤换五带’的盟约。这些事情的经过,都是父亲临终时才对我讲述。”
“说了半天,我还是不明白,这与你使刀有什么关系?”赛花最爱刨根问底。
“我父亲性情耿直,品德忠烈。他认为:杨家枪来自罗家枪,罗家枪谱又是北汉刘家所赠。既有‘锕锤换玉带’的盟约,我就要扶像赵匡胤。将来,赵家必与北汉刘家有一场血战。用刘家给的枪法去杀刘家,有失忠义。所以,老人家做出决定,争我弃枪学刀,只能用刀斩汉将。不准用枪挑刘室!”
“唉.公爹他老人家太忠厚了。”
“这是我杨门家风。”
“那么,你的刀法是祖父传授吗?”
“说来,这又是一件巧事。”
“怎么巧事都被你家赶上了?”
“夫人休要取笑,先听我讲一段故事。早在春秋战国时,五霸之一的楚庄王最爱千里马。他曾派出许多人四处寻找,怎奈三年不得。后来,有一个叫太康的人主动请战,愿为大王寻马。大王便给了他三千两银子,限期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