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部分(第3/4 页)
着杨满堂手起碗落。随着酒碗落地的一声脆响,杨满堂仰天大笑。
第十四回 老贼子心机枉费 小将军计高一筹
别瞧胡得望摔碗外边没反应,杨满堂摔碗情形却大有不同。随着酒碗破碎的一声脆响,从大厅门外“呼啦啦”涌进一伙人。胡得望还以为是自己埋伏下的刀斧弓箭手呢,正想发号施令,定睛一看进来这伙人为首者自己根本不认识,是个小老头。胡得望不认识,冯家骥却认识,正是押粮官杨选!杨满堂高声命道:“把这些贪生怕死、卖国求荣的败类都给我捆起来!”在场的太原府武官们一听不妙,还想挣扎,欲逃得要跑,想拼的拔剑。但是晚了!胡得望设下鸿门宴要杀满堂等人,不是在每位身边都安排了一位自己人吗?现在看来,整个是为了杨满堂安排的。太原府的人刚要动手,刚才还醉了马勺、迷迷瞪瞪的启鹏、高缜、孟威、焦猛、丰子雷诸将突然眼珠子放光,酒意顿消,三把两把就把身边的太原府武将收拾的服服帖帖,半点挣扎不得(奇*书*网^。^整*理*提*供)。焦猛还跟刚才一起喝酒的那位调笑:“老兄,别怕,我还想捅下自家房梁的‘燕窝’熬上一锅,准备请你一顿,让你尝尝真正‘燕窝’是啥味道。”胡得望苦胆都吓破了,哆哆嗦嗦往桌底下钻,屁股露在桌外,裤裆湿了一大片。满堂飞起一脚,把胡得望踢得从桌子底下飞出,撞到对面墙上,“吧唧”一声,仰面摔在地上,动弹不得。冯家骥知道事情败露,大势已去,本想马上逃命,但这小子不傻,有杨满堂在他身边,知道无法脱身。他趁杨满堂踢胡得望的空档,猛然拔剑刺向满堂后心。谁料宝剑刚刚举起,骤然飞来一只链锤打在冯家骥的手腕上,冯家骥疼叫一声,拿握不住,宝剑“当啷”落地。杨选晃悠着链锤走上前来,嘻笑着对冯家骥说:“怎么样,孙子辈的,爷爷我功夫不减当年吧。还想和我过两招不?姓冯的,就凭你们几个小子还想跟我们玩心眼,差远了!”冯家骥哆里哆嗦地说:“老人家。。。不不,爷爷,我没―――”“还想抵赖?来人,把那些人带进来!”随着杨选一声令下,二百来个弓箭手、刀斧手,被推进大堂,“呼啦啦”跪倒一片,口喊饶命。“别杀我们,是胡得望让我们干的。”“杨大人开恩吧,我们本不想干,冯家骥硬逼我们,不干不行啊。”“胡得望偷着降辽国,我们打心眼儿里不愿意。”“杨将军,我们愿意倒戈跟着你们去跟番兵干。。。。。”冯家骥见状心知大势已去,自己难逃一死,不由得腿下一软,瘫倒在地。杨满堂威风凛凛,高声喝道:“把这些里通外国、卖国求荣的败类通通押入大牢,听候处置!”杨满堂怎么能神机妙算,让胡得望连环之计空费心思,巧取太原府呢?书中暗表:昨晚月上柳梢之时,满堂被帐外声响惊醒,冲出军帐虽没见到可疑之人的人影,但却在军帐帘门之上得到一张书笺。灯下观看,满堂眉头紧缩,心头沉重。这段情节前边已经表过。杨满堂究竟在书笺上看见什么了呢?书笺上写的字数不多,很简单:天有不测风云,太原府知府胡得望已暗中降辽。务望杨将军谨慎行事。书笺下边没有落款具名,不只是何人所写。上边说得胡得望降辽一事又无凭无据难以证实。但既然有人深夜投书,就不能视而不见,置若罔闻。眼前战事吃紧,一招不慎将影响整个战局。所以满堂当即把众将官召集到帐中,对大家说了有人深夜投书寄笺,并将书笺交给众将观看。大家也认为对此不可掉以轻心。因为太原府不同一般:第一,它距雁门关很近,如大军开至雁门,双方打起来时,倘若太原府从背后插刀,使大军腹背受敌,进退维谷,后果堪忧。第二,大军粮草大部分都需囤积在太原府,投敌变节之事是真的话,胡得望只要把大军粮草一断,退敌收城就成了空话。满堂说:“今晚我们扎营在此,没有贸然进城,也许这是天意。诸将今晚必须提高警惕,严加防范,以防不测。我想,如果太原府知府胡得望降辽属实的话,他得知我们在此扎营,并有大批粮草,必然会动贼子之心。我们距城仅二十里却没有进城,露营野外,胡得望也会猜到我们是太累走不动了。很有可能就会乘我们人困马乏、酣然入梦之时,前来偷营劫寨。所以诸将还需打起精神,辛苦一宿,严加防范,以备不测。但有一点切记,不到万不得已之时,不能和他们硬拼,毕竟我们人马过于疲惫,体力难支,若真打起来,取胜也难。况且我们还面临夺取雁门关的一场血战,不可让伤亡过重。故此,对太原府我们应以智取胜,才是上策。今夜我们严加设防,做到有备无患。太原府若真派兵马前来偷袭,我们只让他们看出营盘防范严密,对其降辽之事全当不知。他们见此情形可能就不敢冒险行事,会找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