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罗德岛暴动(四)(第1/2 页)
总督府内,尼基弗鲁斯已经因为暴动的事情忙得焦头烂额,他非常担心这场暴动的最终发展,这不禁再次让他想起了原历史上1182年的那次大屠杀。
排外思想严重的希腊市民在安德洛尼卡一世的默许下发动了针对居住在城里的拉丁人的大屠杀,而这场屠杀导致大约六万名拉丁人惨死在希腊暴民手中,损失财产不计其数。
妇女和儿童都不能得以幸免,天主教神父受到格外关注,教宗的代表若望枢机主教被斩首,他的头颅用一条狗尾巴拖过大街。剩余的拉丁人被卖到了罗姆或萨拉森,成为了苏丹们的奴隶。
而现在,罗德岛正上演着一场缩小版的大屠杀,会有多少人惨死,会损失多少经济,尼基弗鲁斯已经无法想象。
他想起了巴西尔,这一系列改革由他创立,对平民的种种压榨之下,这些人不堪受辱,加之对外国人的大力扶持,以及对肇事的水手的处理方式,最终导致了这场暴动。
所以,巴西尔才是这场暴动的罪魁祸首之一。但也有一部分是尼基弗鲁斯他自己的错,因为他缺乏强硬的态度,对外比较软弱,倘若他强硬点,根据自己在君士坦丁堡大学所学的治民方法,在根据罗德岛的情况加以修改,或许情况便截然不同;但现在木已成舟,暴动已经彻底点燃,被愤怒冲昏头脑的平民在达成他们的目标前,几乎不可能与政府和谈。
想到这些,尼基弗鲁斯几乎想要当场就把巴西尔给宰了,这个罪魁祸首在暴动开始后不久便向自己申请前去镇压暴动,并表示很快就能处理好。
但现在过去了几个小时,暴动不仅没有被及时镇压,反而愈演愈烈,城市已经乱成一锅粥,码头、租界都已经成为了被屠戮的重灾区。
最安全的地区似乎只剩下了总督府,这里由上百名希腊、拉丁或突厥士兵保护,加之总督府比较坚固且高大,士兵们死死地堵住了为数不多的入口,并在外围设立防线,才勉强挡住了平民。
或许参与暴动的平民也意识到总督府一时间难以攻下,足够聪明的他们选择暂时放弃总督府,前往守军较少的码头和租界,当这些地区被劫掠的差不多时,他们便离开城市,前往乡村地带,将那里的地主一个个杀死,失去地主约束的雇农们也加入了队伍,这个“雪球”也越滚越大。
在城郊,这里已经被暴民洗劫一空,现场只剩下了被烧毁的房屋,残存的麦粒和被各种方式残忍杀死的地主。
亨利便是其中一个,他享受了几个月的好日子,虐待了几个月的希腊农民;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怎么虐待这群农民的,这些希腊人便怎么报复他。
亨利被挖去了双眼,割断了舌头,四肢被斧头砍断,农民们甚至割下了他的宝贝,塞在他的嘴里。奄奄一息的亨利被绑在树子上,一群健壮的希腊人在商讨怎么杀死他比较好,一人建议放火烧死,一人建议扔进粪坑里呛死,也有人建议被石头砸死,最终他们达成了共识,比谁能更残忍杀死这个杂种。
一个屠夫完成了这个“比赛”,他将亨利的身体一小块小块切下,扔去喂狗,随后又将他的喉咙割开,让他慢慢死,这个过程不忍直视。
这个生前残忍对待希腊人的法国人,也被希腊人残忍杀死。
希腊地主的待遇较好,他们大部分都是被火烧死,或直接被一刀捅死,倒是拉丁地主的下场都比较残忍,希腊人想尽了一切办法虐待这些寄生在他们国土上的异端。
仅仅一天,参与暴动的人数已经达到了五千人,占全岛四分之一,这个数字还在随时间流逝而不断增加,暴动的人群主要由穷人构成,他们没有统一的领导,也没有足够的武器装备,但就是这群人在一天内将整个岛屿弄了个底朝天。
在暴动的人群中,约安尼斯和他的同伴所领导的“平民军队”是整个暴动活动中规模最大,也是战略目标最明确的,他们也缴获了绝大多数武器装备,算得上“装备精良”。
约安尼斯虽然在之前只是一名水手,但他足够聪明和机灵,他知道这场暴动足以惊动君士坦丁堡朝廷,科穆宁皇帝曼努埃尔为了挽回自己在西方世界(指西欧)眼中的名誉,一定会派军队登陆罗德岛镇压起义,到时候,面对训练有素的正规军力量,这群战五渣怎么可能挡得住?
他必须找到足以威胁曼努埃尔的筹码,以此来与君士坦丁堡朝廷和谈,不至于落得个被正规军全歼的下场。
而这个筹码,便是尼基弗鲁斯。约安尼斯知道,这个新来的总督是科穆宁家族的成员,并且是阿莱克修斯一世的主支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