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文化公司的非遗传承与创新传播策略(第1/3 页)
第235章 文化公司的非遗传承与创新传播策略
沐阳从家族企业关于国际化人才战略的研讨会议中走出,日光毫无保留地倾洒而下,给周身镀上一层暖光,可他的心早已被文化传承的新使命填得满满当当。当下,新媒体浪潮汹涌澎湃,席卷着各个领域,文化公司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扛起了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非遗,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情感,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纽带,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怀揣着对非遗传承与创新传播策略实施过程中的使命感与成就感,沐阳脚步匆匆,奔赴文化公司,一心要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开拓出一条崭新的通途。
沐阳踏入非遗传承人工作室,瞬间被一股浓郁醇厚的传统艺术气息紧紧包裹。工作室不大,却像一个神奇的艺术宝库,摆满了琳琅满目的非遗作品。一幅幅精美的剪纸贴在墙上,线条流畅,图案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一尊尊栩栩如生的木雕立在展架上,每一道纹理都凝聚着创作者的心血,散发着木材独有的温润光泽;还有那绚丽多彩的刺绣,丝线在织物上交织出精美的图案,针法细腻,色彩搭配精妙绝伦,让人不禁为匠人的高超技艺赞叹。非遗传承人李大师正坐在工作台前,全神贯注地雕琢一件木雕作品,他的眼神专注而坚定,手中的刻刀犹如灵动的画笔,在木头上刻画出细腻逼真的纹理,每一下雕琢都饱含着对传统技艺的敬畏与热爱。
“李大师,您好!实在不好意思,打扰您创作了。我们文化公司一直将非遗的传承与传播视为己任,今天特意来拜访您,就是希望能和您深度合作,让您这精妙绝伦的木雕技艺被更多人知晓、喜爱。”沐阳满脸诚恳,眼中透着期待。
李大师缓缓放下手中的刻刀,抬起头来,脸上带着岁月的痕迹,眼中却闪烁着对传承非遗的使命感与坚守精神:“沐总,太感谢你们能关注非遗了。这木雕技艺从我祖辈那传下来,已经历经好几代人,可现在愿意沉下心来学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我常常夜里睡不着觉,就怕这门老祖宗留下的手艺在我这儿断了根。”
沐阳微微点头,神情凝重,满是理解:“李大师,您的担忧我们感同身受。我们打算对您的木雕技艺进行全方位的抢救性记录,安排专业的拍摄团队,用高清摄像机,从选料开始,把设计、雕刻的每一个细微步骤都完整无缺地记录下来,再配上详细准确的文字说明,务必让这份珍贵的技艺能永久保存,流传后世。初步估算,这部分抢救记录费用大概需要[x]万元,虽说成本不低,但我们觉得这笔钱花得值,这是对文化传承的投资。同时,我们还想邀请您参与到我们后续的创意开发和传播活动中,把古老的木雕技艺和现代设计理念巧妙融合,开发出既保留传统韵味又符合当代审美的文创产品,让木雕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李大师一听,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兴奋地说:“这可太好了!我一直琢磨着怎么让木雕技艺跟上时代的脚步,可自己对市场和传播一窍不通。不过,沐总,我有点担心,我们传统非遗传承讲究师徒传承、口传心授,和你们新媒体传播注重流量、追求快速传播的方式,怕是会有不少冲突,这可咋整啊?”
沐阳思索片刻,有条不紊地说:“李大师,您放心,我们绝对尊重您的传承方式。在传播的时候,我们会着重介绍传统的师徒传承和口传心授,让大家了解非遗传承背后的深厚底蕴和文化内涵。同时,巧妙借助新媒体的强大优势,让更多人领略到木雕技艺的独特魅力。比如说,我们可以拍摄您授课的视频,把师徒间手把手传授技艺的过程完整呈现出来,再通过各大新媒体平台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看到这份传承的温度。”
为了让非遗借助新媒体的东风,更好地走进大众视野,沐阳马不停蹄地来到文化公司新媒体传播部门。这里活力满满,创意的火花四处飞溅。工作人员们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非遗传播方案,你一言我一语,各种新奇大胆的想法在空气中激烈碰撞。
“大家好!今天把大家召集起来,就是要好好探讨一下非遗的新媒体传播策略。在这个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短视频、直播这些新兴形式,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非遗真正走进大众的生活。”沐阳的声音充满激情与力量,瞬间点燃了大家的热情。
新媒体传播部门负责人小王“噌”地站起来,满脸兴奋:“沐总,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初步想法。我们计划开展非遗传承人直播带货活动,就拿和李大师合作开发的木雕文创产品来说,直播的时候,现场展示木雕的制作过程,详细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