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讨绍檄文(第1/2 页)
史阿与匡运一番分析,基本锁定苏仆延便是事情始作俑者。
但他们并无任何证据能够证明此事,一切只是推理猜测。
“匡运,此事关系重大,将军想知道此事真相。”
匡运似乎是忽然想到了什么,眼睛一亮道:“大人,城外军中并无伤寒出现,大人有没有想过,数十具伤寒而死者尸体,从何而来?若能找到源头,或可知晓一二。”
史阿陷入了沉思。
“军中无伤寒,那对于此事,最为惧怕者,当乃袁绍才对!”
“冀州乃绍根基,若冀州大疫,则绍危矣!”
“匡运,你说,若袁绍知此事,将会如何?”
匡运一愣,随即大脑飞速运转。
“若袁绍知此事,必定彻查根由。与邺城之事比起来,此事更为重大。邺城若失,不过家小与一座城池,只要大军尚在,却可夺回。若大疫泛滥,则大军,乃至数郡人口危矣,绍不敢不重视。”
“你所言极是,你且密切关注此事消息,我自回城,与将军商议。”
史阿很快回到了邺城,这效率,让王垕都微微有些意外。
听了史阿的汇报之后,他也确定了自己心中所想。
“不出我所料,袁绍定不会行此举。此事,应乃那苏仆延私下为之。不过这苏仆延为何要行此种损人不利己之事?莫非他有此见识,准备以大疫削弱大汉,为乌桓争取崛起之机?”
“不可能!乌桓与袁绍合作,就算袁绍衰落,还有比乌桓更强的鲜卑,匈奴!”
鲜卑源于东胡,活动于乌桓之北。东汉初,北匈奴西迁,鲜卑趁机占据漠北。
至此时,鲜卑以大鲜卑山(大兴安岭)为根基,发展迅速,实力强大,行部族制,无国君,各部落首领拥有极高权力。
王垕隐隐觉得,此事恐怕没有那么复杂,其实针对的是自己。
“为了除掉我,不惜以全城,甚至整个冀州陪葬?”
“此事非袁绍所为,但既发生,那就得按在袁绍身上。我倒想看看,以袁绍四世三公,能不能承受得起以大疫毒邺城之事!哈哈哈哈,这幕后之人,当真蠢如豚犬耳!”
想到这里,王垕立刻奋笔疾书,以他那古怪字体,行讨绍檄文。
“大将军袁绍,高祖父袁安起,袁氏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父袁逢,拜司空。叔父袁隗,官拜司徒。伯父袁成,官拜左中郎将。
袁绍庶出,过继于袁成一房。凭借世资,年少为郎,袁绍不到二十岁已出任濮阳县长。然绍庶子之身,本无懿德,僄狡锋协,好乱乐祸,侵官暴国。
身处大将军之位,而行桀虏之态,污国害民,毒施人鬼!历观载籍,无道之臣,贪残酷烈,于绍为甚!
今我驻邺城,于绍家人秋毫无犯,衣食供给,一应俱全。然绍以病尸入城,自投大疫,杀妻害子,丧心病狂,必遗臭万世矣!
其得绍首者,吾必上书朝廷,封千户侯,赏钱千万,部曲偏裨将校诸吏降者,勿有所问。广宜恩信,班扬符赏,布告天下。
如律令!”
写好檄文,王垕立刻许梁找郡官抄写数百份。
次日,绍再使人攻城,彼未开始,王垕便使人以箭射向城下。
各门大将不明所以,遂令大军暂缓,着人取回信箭,打开查看。
袁熙看到,顿时大惊失色。
“父亲何时以病尸入城,自投大疫,杀妻害子?这,这如何可能?”
田豫忙接过信件,看到内容,顿时手脚微微一抖,眼神中满是慌乱之色,差点就难以掩饰,只好略微侧头,不让袁熙看出端倪。
“报!报!刺史大人!各门将领请将军示下,此事是否为真?”
“我,我亦不知,当问明父亲,方能知晓,传令,各军暂缓攻城,静待新令!”
袁熙不敢耽搁,亲自持信,快马而去,直奔袁绍中军大帐。
北门军营,田豫急匆匆赶来。
“大事不好!大事不好!苏仆延,你可收到消息?”
“是否此信?”苏仆延将信随意展示,丝毫不以为意。
田豫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左右踱步道:“你如何不急!”
“为何要急?此事我非主谋,你我皆不过受人之托而已。再者言之,早日攻下邺城,对他袁绍而言,岂不是更为有利?若果真建功,袁绍还得额外给予奖赏,以慰我族将士。”
“苏仆延,你有所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