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我有一计(第1/2 页)
建安三年五月二十三,王垕第一次参加曹操于司空府召开的高层谋士会议。
列席。
曹操案几上堆放着一堆竹简,他拿出最上面的一卷摊开道:
“本月麦熟,但因天旱,许都附近屯田卷宗具在此处,共得麦三十七万石。去岁讨伐袁公路,借得孙伯符粮十万石未还。今江东来信催粮,然三十七万石粮,要支撑至明年五月尚且捉襟见肘,如之奈何?”
郭嘉道:“主公可上表朝廷,拜孙伯符为奋武将军,并与其言说,既为合力讨贼,便各有付出,其必不再提粮草之事。”
王垕:无耻!
王垕知道这是基操,孙策当然也知道不可能要的回,他要的其实就是这个。
交易而已。
孙策本来是讨逆将军,人家在曹操打袁术缺粮时,送来了十万石粮食,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郭嘉竟然说给高一个级别的奋武将军,十万石粮食就这么完事了。
当然,这算是一种政治买卖,这就是曹操手里有天子的好处。
后世老有人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费力不讨好,这还不讨好?
“好!理当如此!”
曹操直接就给这事画上了标点符号。
说完,话锋一转。
“然三十七万石粮,今岁还需往征徐州,却如何能应付至明年再收东麦?”
曹操这属于灵魂拷问。
没钱还想打仗,这就让所有人为难住了。
众人冷静了刹那,这时荀攸道:“主公往征徐州,可于各城征集粮草。徐州宗贼众多,每每家中存粮够一二年之用。”
听到荀攸说到这里,王垕心道坏了。
曹操为父报仇是借口,抢钱粮才是目的。
为什么屠城?
就是粮食太少,减少人口,顺带抢掠。
而且荀攸也看出了曹操心思,这是一举两得。
曹操肯定是这么想的,只是自己不愿意说出来。
见其他人没意见,曹操正要说话,王垕坐不住了,直接起身道:“义父,儿倒是有一法,若行之,一岁得数十百万石粮,应无问题,且能不伤百姓。”
王垕说出这话,书房内所有人都诧异的看着他。
不伤百姓,一岁得粮数十上百万石?
这跟痴人说梦何异?
粮自哪里来?不都是百姓种的?
难道天上掉下来?
曹操看着王垕一本正经的样子,虽然不信,但也说道:“且试言之!”
王垕小心翼翼的从大袖中拿出新晒干的竹纸,走到曹操案几前道:
“此物乃是孩儿用了八个月,从现有蔡侯纸之术改良而出的一种纸,名曰竹纸,请义父先过目。”
“竹纸?”
众人疑惑,曹操接过,不过摸到这纸,却不禁心中一动。
蔡侯纸他不喜用,因为太黑太糙太杂,而且还渗墨。
但这个竹纸,入手光滑,色泽黄白均匀,质地韧性,看上去是极好。
曹操将纸放下,王垕已经一手抬着自己衣袖,一边给他磨墨。
于是曹操拿笔沾了墨水,开始落笔。
仅仅写了曹字的半笔,其手便是一抖,这一笔竟然歪了。
作为大文学家,建安风骨的代表人物之一,曹操对于文房之物,自是有深刻感受。
见曹操眼睛瞪得滚圆,贾诩郭嘉等人紧张道:“主公!”
曹操抬手止住,写完一个“曹”字。
“好!好!好!”
这是王垕第二次听到曹操连说三个好字。
“诸公且看!”
曹操把纸抬起,只见墨迹已然开始见干,就光是这吸水性,就比竹简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众人纷纷凑上去,只见这字苍劲有力,如刀削斧砍,没有渗出任何墨边,与写在竹简上一模一样。
荀彧手微微一抖道:“主公!在下请允试之!”
“来!文若!”
曹操退到一边,双手互相搓着,显然是在思考问题。
王垕知道,他在想,这纸和数十万石粮,有何关系。
此时没有产业化观念,曹操也是人,不是神,自然不得其解。
但王垕却没打算现在说,得让子弹飞一会儿。
很快,荀彧也写了几个字,切实感受了一下竹纸。
接下来是其他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