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页)
(1)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有时看书看了一大段却不明白其中的意思。
(2)头昏眼花,听力下降,四肢乏力,嗜睡,有时出现恶心、呕吐现象。
(3)烦躁不安,郁闷沉默,忧郁空虚。
根据在上海市进行的一项随机抽样调查显示:有59%的脑力工作者,每天用脑时间长达10小时;40%的学生每天伏案学习至深夜,成为缺少睡眠的“特困生”;28%的体力劳动者;其业余时间也花费在各种脑力活动上。调查表明,用脑过度已严重地危及到了人们的健康水平。据统计,上世纪90年代上海地区科技人员平均死亡年龄为67岁,较全市各类职业人群平均提早死亡3�26岁,其中15�6%的死亡年龄在35~54岁。可见用脑过度的后果是多么的严重!
2�脑力疲劳的原因
人感到疲劳,是对人体健康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人之所以产生脑力疲劳的感觉,是由于脑力劳动的时间持续过久,人体组织器官急需的营养和氧气供应不足,体内疲劳因素(比如代谢产物乳酸、二氧化碳等)积蓄增多。此时,需要有效的休息,以便把代谢产物排出体外,从而消除疲劳。
3�脑力疲劳的对策
智慧的选择是,不等疲劳出现,就应该主动休息。因为疲劳既然出现,说明身体已经受到某种损害。也许这些损害尚不可见,但却在“侵蚀”着健康的生命。主动休息,则可保证身体免受损害,有利于身心的保健。
强刺激促使大脑兴奋,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许多人在大脑初显疲劳时,喜欢采用促使大脑兴奋的一些强刺激措施,比如大量抽烟、喝浓茶、喝咖啡、饮烈酒、用凉水冲脑袋等,以便能够继续工作或学习下去。其实,除非所采用的方法、饮用的食物确实能够改善大脑细胞的生理功能,促进脑细胞的疲劳修复,否则都是不合适甚至是危险的。如果人们常用强刺激促使大脑兴奋的方法来强迫大脑继续工作,往往会损伤脑细胞,加重大脑疲劳。�莫名“郁闷”,风干心灵
慢性疲劳:有一种绞绳名叫“累”(4)
柯先生,上海一位32岁的外资企业部门经理,拥有许多人羡慕的高收入和优雅的生活方式。然而,正是这样一位在旁人眼中很完美的人,却生活得一点儿也不快乐。很长一段时间,他常常感到全身无力,整天没精打采。下班回到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立刻爬到床上睡大觉。
柯先生本来是一位很有品味的人,过去喜爱阅读社科、文学类图书和时尚杂志,喜欢听古典音乐。然而,现在他做什么也打不起精神。柯先生常说,上班累,不上班也累;出去玩,去商场逛一逛,心里都觉得烦。总之一句话,“没意思”。有时候还觉得胸闷,甚至上楼都还需要歇息,多次去医院检查,也没有发现什么严重的疾病。只是自己始终感觉身体不对劲,就像大病缠身,他周围的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这是怎么回事呢?
活着很累,感到生活没有趣味,往昔的豪情与朝气消失殆尽!这种状态在白领阶层中比较多见,特别是那些通过努力已经获得较高收入和较高职位的白领,更容易出现这种状况。这部分人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快节奏地工作,面对职位和金钱的压力,心理与生理成天都绷得紧紧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下一步应该怎么办?还有升职的空间吗?收入还能增加多少?这些问题接踵而来,常常使人诚惶诚恐,烦躁不安。
任何一个公司,管理层级都是呈金字塔状的,越往上职位越稀少。到了一定的时候,想再迈上一个新台阶,是非常困难的。大多数白领人士,在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只能面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单调而乏味的工作,尽管很忙碌,但是变化少,发展的空间会越来越窄。这时候,那些已占据一定职位的白领们往往会在现实与理想的落差下心理失衡、郁闷,“亚健康”在不知不觉中就乘虚而入了。
美国一位长期从事心理健康研究的专家曾说:“条理性强、工作效率高、责任心强的人最容易产生忧郁心理,更易产生生理及心理不平衡现象。”�“性”趣遗失,爱成往事
某IT公司部门经理黄先生今年30岁,月薪上万,经常加班,没有午休,常常凌晨一两点钟才睡觉。最困的时候走在街上都能睡着。累的时候抽烟提神,吃饭也没有规律。黄先生已结婚好几年,新婚时与妻子如胶似漆、恩爱有加,最近不知怎么搞的,他突然变得清心寡欲,没有了“性”趣,性生活频率越来越低,质量也不高。每天忙碌之后回到家中,看见妻子含情脉脉的目光,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