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页)
几天来一直关注着成都书博会的资讯,尤其需要了解现如今哪一类书受读者青睐,那些书在市场上走红,那几本书受到读者追捧,作为一个读书、写书、编书的人,这是起码要做的功课。
可是,网络上一条“我国国民每年人均读书本,仅为日本1/9”的信息让我改换了注意力。这条信息还列举了周边国家以及法国、以色列国民年阅读量的数据与之对比:日本40本、韩国11本、法国20本、以色列60本。不比不知道,如此比对之结果令人汗颜。据悉,这是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进行的全民阅读调查的结果,并在本届书博会上公布。
前些日子曾写过一篇博文,引用联合国对世界500强企业家读书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的数据:日本企业家一年读书50本,中国企业家一年读书本,相差100倍。如果这个数据属实的话,作为一个企业家我感到羞愧。
再往前些时日,我还写过博文呼吁设立国家读书节。现在,有不少地方设立了读书节或读书月,并每逢世界读书日举办多种多样活动,为引导人们多读书而不遗余力。然而,效果似乎不怎么看好,所谓“全民阅读”看来还只是停留在口号上。
权威人士指出,阅读应该是传承文明、更新知识、提高民族素质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基本方法。民族要发展、国家要振兴,全民文化素质必须提高,必须将全民阅读作为一项长期工程、基础工程和国家工程。
人显言贵。但愿有更多的人听招呼。
最后回答本文标题提出的问题即年人均读本书是个什么概念?简言之,国人已经富裕到没有钱买书的境地,忙到没有时间看书的地步,令人唏嘘,令人叹息,还能说什么好呢?
国庆假日读书感悟心得分享
国庆假期有一个粗读精读10本书计划,假期过半读书过半,而且超额,3天读完6本书。尽管从10月4日期开始加班,但完成既定计划还是有保证的,因为假期还有三天半,只是边读书便抄下来的几处文字和些许感悟急于与博友分享,便如此这般写下来了。
001。理想体现于精神状态和气质
伏尔泰说:“追求理想是人类最伟大的本能。”然而,现今社会多强调“食色性也”,亦即饮食、男女,人之本能也。孔老夫子讲过“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所谓饮食,等于民生问题,男女属于康乐问题,人生就离不开这两件事。收获之一是知道了“食色性也”不是孔子所言,而是与孟子同时代的告子说的。
李江树在《有狼的风景》书中写道:“没有一个人心中不存在消极心态,但智者与普通人的区别在于,智者不会让自己沉溺之中。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人的一生都是一个不断使自己变强的过程。如果不持续地修身养性,就是强者也会逐渐弱下来。事实上,理想在不断使自己变强的过程中,已经逐渐变成了一种精神状态和气质”。
002。知识分子应该具有独立品格和社会良知
何谓知识分子?书中说“知识分子”一词最早出现于16世纪的欧洲。如今由于许多“精英”或“被精英”丑闻频出,“知识分子”的概念忽然变得模糊甚或莫衷一是。
抄李江树《有狼的风景》一书中的一段:“长期以来,我们对知识分子一直沿用一个错误的感念,似乎受过高等教育、有专业知识技能,并用以换取生活资料的人便可以称之为知识分子。而真正的知识分子是那些掌握人类创造的文化,具有使命感,具有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有独立品格和社会良知,思考终极关怀的人。他们具有叛逆的气质和批判的精神。他们保存文化创新文化。他们匡贫济世,伤时忧国,守护正义,抨击时弊和社会的种种痼疾”。
许多真正的知识分子,思想敏感又精神痛苦,既有自卑感,又有无端的清高和带有傲慢的苦闷。需要现实社会却又无法融入,不断地逃避又不断地追寻。
然而,在精神塌方的季节,在世风日下、乱象丛生的时代,还有几多知识分子推燥居湿,固坷劳瘁并守护心中的圣灯?现时所指称的知识分子,相当大的一部分只能说是一些从事知识产业的脑力劳动者。
003。自省与反思应该是每个人的自修课
生活在浮躁的社会不能没有烦恼,有人拜庙焚香,寻求精神寄托;有人亲近自然,享受天人合一;有人释卷捧读,字里行间解疑答惑。这些都是自我选择的自由。我的选择是自省与反思。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人之患在自以为是,人之患在自命清高,这些毛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