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册立(下)(第4/5 页)
生宗义拜见师相!”
沈熙之书写完最后一笔,将毛笔放下,笑着对李宗义招手到:“正然来了,来,过来看看老夫的书法可有进步。”
李宗义笑着起身走进书案,书案上是一副狂草,写的是王昌龄的两句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整幅字以书法来看只能算是一般,并不出彩,但字中狂放之气倒是跃然纸上,李宗义笑着说道:“师相,您的字较之从前确有提升,虽然还称不上大家,但这字中的气魄神韵非常人能比。”
沈熙之哈哈大笑:“正然啊,你这张嘴还是那么会夸人,老夫昔年只是个落拓秀才,比不上你们这些饱学儒士,不说我那个喜好书法的儿子,现在就连我那孙儿在书法上的造诣也能甩我八条街远。”说完便招呼李宗义到一旁坐下。
李宗义先扶着沈熙之坐下,然后才坐在一旁,桌上已摆放好两杯热茶,李宗义看着桌上的两杯茶笑着说道:“师相这是早就料定只有我一人前来吗?”
沈熙之微微一笑:“我听人说你换了便服来我这,就料到孟益不会进门,他这个人呐,在礼部泡了一辈子,仪礼规制繁文缛节最是斤斤计较,所以他这个人也最爱多想处处计较,难免不爽利,其实他进不进来都无所谓,老夫行事无不可对人言。”
“师相磊落!”李宗义紧着恭维了一句。
饮了一口茶后,沈熙之问道:“陛下身体如何?”
李宗义赶忙说道:“陛下一切都好,这次我来燕京,陛下特意让我来看望师相。”
沈熙之听了李宗义的话并没有如常理般谢恩,反而直接问道:“可我听说,陛下近年来操劳国事,身体一年不如一年,近年来更是药石不断,易感风寒?”
李宗义听完面色一滞,沈熙之说的是实情,但平日里大家也只是私下里议论一下,尤其现在沈熙之是外藩之臣,如此直白的问话,李宗义一时间不知如何作答。
沈熙之见李宗义不答,也不为难,接着问道:“朝廷那边对燕藩的看法如何?”
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李宗义思索了一下,索性横下心,不再绕圈子说场面话,直接说道:“陛下还是倾向于亲近燕藩的,朝廷上虽有些异议,但大体上还是认为当务之急是想办法削弱其余四个宗藩。尤其是狼子野心的秦王,燕藩毕竟是外藩,北地这些年又遭蹂躏,元气未复,时常还有蒙古掠边扰境,对朝廷也恭顺,所以大多数人还是想着依靠燕藩安定北方。这次燕王上表请立世子,陛下特意召集了朝内重臣闭门商议,最终决定派我前来,表示对燕王的礼重,表示朝廷对燕藩的亲近之意。”
沈熙之见李宗义如实作答,脸上的笑容愈发真挚,却没有对李宗义的话做什么评价,反而说起了另外一件事:“你对孟益不陪你来见我是怎么想的?”
李宗义着实要被沈熙之搞糊涂了,但出于对沈熙之的敬重还是如实说道:“近年来,朝廷也听到风声说如今的燕王对师相有所忌惮,所以扶持了秦弛来打压师相,但今日看来,燕王对师相还是信任非常的,所以今日孟尚书敢让我独自来见师相。”
沈熙之饮了一口茶,随后说道:“平衡朝堂,是为君为王者应尽的本分,朝堂之上一家独大,哪怕为首者没什么想法,下面的人可不一定。臣强主弱,必生祸端,所以王上扶个秦弛出来我其实很高兴。当然还有一点是当今的王上天性惫懒,有个秦弛牵制我这个老家伙也省我天天念叨他,他可以过得舒服些。”
说着沈熙之看向李宗义,“说这些,是想借你的口告诉朝廷,当今的燕王是个能守住基业的,但也无甚进取之心,自然对朝廷没什么威胁,还能帮朝廷守住北方,免受蒙古侵扰。你也说了,陛下和朝廷既然也想要亲近燕藩,依靠燕藩,那就做事爽利些!近年来,朝廷答应给付的军费粮饷屡有拖欠,本来答应承担燕境边军五成的军饷,今年的给付不足应拨的三成,辽西军已经两年没有发饷了。河北久遭外族蹂躏,本就穷弱,财政捉襟见肘,一直勉力支撑,朝廷若还是如此扣扣索索,真不拍有朝一日蒙古人再次扣关南下,屠戮中原?”
说到这沈熙之重重叹了一口气:“我老了,你头发也白了,陛下的年岁也长了,既然决定了要弱宗藩,那就必须依靠燕藩稳住北方,燕国倒了,光凭大同军顶得住蒙古人吗?还是你们指望山东的齐王为朝廷保驾护航?”
李宗义这才明白沈熙之的意所指处,沉吟了片刻说道:“师相,朝廷这些年来对燕藩多有信重,自然是看中当今燕王对朝廷的忠心,但就像您刚才说的,人都会老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