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3/4 页)
金后,说自己要回去考虑一下。没想到三个小时后,石头就给人秘密盗走了。肯定是村里有人接应,里应外合,否则不会连狗都没叫过一声。
船老大等人吃了个哑巴亏,既不能报警,又得乖乖地把1万块还给莫新,别提有多郁闷了。
小培懊恼地说:“这个莫新就像个黑社会。他把石头弄走,我们拿他一点办法没有。老大挺生你的气,但我和老杨都相信,这事和你没关系。”
想起床底下那4万块钱,蓝家山脸上有点火辣。所有事件的逻辑都贯通了,莫新担心蓝家山会受到责难,便悄悄给他一笔补偿。
蓝家山晃晃老杨的存折:“那这个存折——”
小培说,自从他被发配到小石师傅那里“学艺”,船老大决定让蓝家山出局,并且不许他和蓝家山联系。小培就让老杨出了这么个主意,以打消蓝家山父母的担心。
小培鼓励蓝家山也和自己一起干,他说:“你脑子比我灵,等我学成了,我们就把精力转到加工行业吧,你也不用下水了,省得你父母担心。再说,这水下也真的挺危险。”
这几件事的大反转把蓝家山弄蒙了,好半天没回过神来。
石头调包及由此事引发的疑团均得到了解答。老大之所以把小培紧急调回来,是因为今天出的险情让他心有余悸,于是,他召集大家开了个碰头会。
第五章
1。第二步棋
蓝家山也没想到,原来以为监督氧气管这活,有耐心和责任心就够了,其实看似简单枯燥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也藏着很多学问。而小培为什么让老杨等老手如此放心,也是因为他的经验和细心,避免了一些可能事故的发生。
氧气管是水手的生命线,劣质的氧气管、氧气管缠绕、被螺旋桨切断都会造成危险。水下的漂流物则是潜在的危险,而大鱼也是危险之一。
小培自己琢磨着,配置了一种药物。每天收工都将氧气管仔细检查保养,并泡入药水中,其实就是为了避免引起水下生物的注意力。药物是驱赶水下生物的,所谓防患于未然。
难得的是,这些都是小培自己为了以防万一而琢磨出来的,谁也不知道大鱼是不是咬过氧气管,遭受意外的水手是不能提醒同行的,因为他们都死了。
这回因为小培走得比较急,所以只是交代了让帮手经常泡药水,而未说明原因。老杨他们又不相信别人,要求自己监督氧气机,才发生了这样的事。
根据老杨描述的细节,小培说自己也曾遇见过同样的状况,但他用的是另一种方式,敲打震动,使鱼群远离氧气管。
蓝家山想起自己在船上值班时,只是关注水面上的情况,观察氧气管所释放的信号而已。潜水员通过摇动氧气管来提醒上浮和起吊石头,如果碰到类似的事,他肯定不会像老杨那样反应及时。想到这里,便对老杨投去敬佩的一瞥。
老杨质问老大为什么在关键时刻要让小培请假,他们坚决要求小培回来,否则大家轮流监督氧气机,效率会降低很多。
老大当然不敢透露小培的“培训课”真相,他立刻表态,小培的“休假”结束,即日上船工作。
蓝家山脑子里考虑的是另一回事,凭借如此简陋的设备,在如此拥挤的水面下采捞石头,危险性毋庸置疑。大家为什么不把自己的经验总结与大家分享,从而尽量降低出事的概率?
他把自己的疑虑一说,船老大和小培脸上露出茫然的神色。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船和船之间确实都存在着竞争关系,谁运气好,谁下手快,谁抢占了好地盘,谁雇用了好水手,谁就能从有限资源里多抢一杯羹。
在水下如果发现了好石头,大家还得瞒着别的船,以防盗挖。至于个人的经验,那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但扪心自问,没有一艘船希望看到别的船上有人出事。所以在施救方面,同行间都是非常默契。
蓝家山似乎在问自己:“如果能够让大家防患于未然,那不是可以救人一命?”
大家最直接最本能的反应就是:“别人也没提醒过我们啊。”在他们眼里,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蓝家山立刻做了一个决定。他要把小培的经验教训在每一艘船上推而广之。一方面,促进大家在安全意识上有更多交流,另一方面,他可以在这一行找到切入口。如果是那样,他的第一步棋就走活了。
说到做到,蓝家山当天晚上就把从小培等处总结出的实用的关于氧气管的安全防范措施和泡管药水的配方记录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