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部分(第4/4 页)
东阳王。
东阳王终于得到冯太后召见,虽然心里明白是怎一回事,也非常高兴,不但带了礼物,而且一来就跪下:“太后于老臣,有再生之德。若非太后眷顾,当年老臣就被乙浑这家伙整死了,岂能有今日?”
冯太后亲自将他搀扶起来:“老王爷何必客气?请坐。”
东阳王坐下:“太后但有吩咐,老臣一定尽力而为。”
冯太后笑起来:“那我就不客气了。老王爷,你和其他鲜卑贵族的关系如何?”
“老臣就不隐瞒了,您知道,除了陆泰等几个顽固透顶的家伙,老臣和其他人,还是不错的。尤其有三位,是老臣的儿女姻亲……”
“这真是太好了……老王爷,此举关系我们北国的成败,纵然是牺牲暂时利益,此后功过是非,万年评说,老王爷必将为国家所载入史册……”
“谢谢太后赏识,老臣领会得……”
“事成之后,老王爷等大功臣,必有重赏。”
“谢太后。”
东阳王离去,冯太后独坐慈宁宫,望着面前厚厚的一堆奏折。
有些是弘文帝亲自批阅过的,还带有他的意见,返回给臣下处理的时候,因为太过含糊,臣下也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
浪漫又彪悍9
芳菲仔细地检阅,几乎用了整整一个夜晚,才完全看完。
不看则已,一看,心里不是不震惊的,字里行间透露的,完全是弘文帝的心事变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隐隐地,是去年北武当的度假结束,他灰心失望回到平城。从此,对于这个土地改革,完全淡漠下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鲜卑贵族们的强烈反对;一定程度上,当然也有对自己的失望。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用事的时候,感情澎湃的时候,认为自己当时给他出的一切主意都是正确的;等到绝望了,心冷了,或者说是厌恶了,便认为自己当时的见解,一无是处,要全盘推翻。
中国历史上,每一次的改革,往往失之于极端,总是从一次的拨乱反正到另一次的拨乱反正——全盘推翻,毫不保留,所以,往往导致粗暴而可怕的后果,遗患无穷。
这一次,弘文帝迫于形势,不得不再次妥协,但是,他的妥协能够坚持多久呢?
自己再一次辛辛苦苦灭火之后,又该怎么办呢?
慈宁宫的灯火,亮了整整一夜。
黎明的微光,已经浮现。
天际如一块蓝色的帷幕,慢慢地拉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