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众城之女皇(四)(第1/2 页)
“逃离天主教派,就像逃离毒蛇和火焰一般。”
——圣马克·尤金尼克斯,15世纪希腊东正教的神学家
这是一座大理石、斑岩、锤扁黄金与辉煌马赛克的城市。
多么绚丽多彩的城市,多么庄严,多么美丽,有如此之多的修道院,在宽阔的大街上凭借劳力修建起了多少宫殿,有多少震撼人心的艺术品:如果要列举所有美好的事物,能把人累垮;金银珠宝,形形色色的服饰,以及如此神圣的遗迹。无论什么钟点,总有船只在这个港口停靠。人们所想要的东西,这里应有尽有。
从建成开始,这座帝都就被设想为天堂的复制品、基督的胜利的体现,它的皇帝则被认为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
在前往布拉赫奈宫的路上,随处可见基督教信仰的迹象:教堂的高高穹顶、教堂钟声和木锣声、修道院、数量众多的僧侣和修女、大街和城墙上没有尽头的圣象游行。
虔诚的市民和他们的皇帝始终生活在持续的祈祷声和基督教仪式中。斋戒、瞻礼日和整夜的守夜构成了生活的日历、时序和基础。这座城市储存着从圣地收集来的基督教的众多圣物,令那些天主教信徒非常眼馋。
施洗者约翰的肉骨、耶稣临终前戴过的荆棘王冠、十字架上的钉子、圣墓上的石块、诸位使徒的遗留物和上千种其他的神奇物品被盛放在黄金打造的圣物匣内,匣子上镶嵌了珠宝。
东正教通过马赛克和圣象的鲜艳色彩、点有油灯的昏暗教堂内不断跪拜起伏的礼拜仪式的神秘之美、焚香以及复杂的仪式对群众的情感施加了极其强大的影响,正是这类仪式将教会和皇帝都沉浸在一种迷宫般的美丽气氛中,用天堂的比喻陶醉人的感官。
这一切,都让沿途观摩的巴耶塞特、伊斯迈尔等人震撼不已——东正教无比精细的繁华壮美与伊斯l教的简单质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伊斯l教提供的是沙漠地带的抽象的朴素,一种在任何看得见太阳的地方都可以进行的膜拜,以及与神的直接交流;东正教则富有形象、色彩和音乐,以及将灵魂引向天堂的神秘力量的令人陶醉的隐喻。两种宗教同样执着地要让全世界皈依他们的信仰。
恰逢此时正举办着一场让人心生震撼的仪式,伊斯迈尔拿出羊皮纸将这一切都记载了下来:“赞礼员吟唱了一曲美丽惊人的乐曲,完全超越人的理解力。牧首的队伍前进得极其缓慢,据旁人所述,他们的目标是君士坦丁城墙内那座圆顶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十二名从头到脚覆盖红色服饰的教士环绕在牧首周围。在他前面走着两名手持基督画像的旗手。旗杆、旗手的服装和帽子都是红色的……”
在城市中心矗立着气势恢宏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就像一艘巨舰停泊于此。查士丁尼在仅仅6年内就将它建成,并于537年将它向公众开放。
它是古典时代晚期最了不起的建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无比壮美。没有廊柱支撑的高高穹顶让亲眼看见的人也啧啧称奇,认为它是个无法理解的奇迹。
在那里祷告过的大卫夸张道:“它似乎不是建在坚固的砖石之上,而是漂浮在半空中,覆盖着下方的空间。”
穹顶覆盖的空间如此之广大,足令初次看见它的人目瞪口呆。拱顶装饰着面积达4英亩的黄金马赛克,如此之金碧辉煌……
同样在圣索菲亚大教堂朝拜过的尼基弗鲁斯也不由感慨,他借用示默者保罗的说法:“‘黄金流水般倾泻而下,让人们眼花缭乱,几乎无法直视’,同时大量的彩色大理石让观者陶醉。它们看上去如同‘撒满星辰……像牛奶被泼洒在闪耀的黑色平面上……或者像大海或祖母绿,抑或碧草中的矢车菊,间或有几点雪白。”
10世纪一些从基辅前来寻求真理的罗斯人目睹了圣索菲亚大教堂内礼拜仪式的壮美,最终导致(俄)罗斯人皈依了东正教。这些北方访客如此记述道:“我们不知道,自己是在天堂还是人间。因为人间不可能有如此的辉煌和美丽,我们不知道如何描述。我们只知道,在那里,上帝就居住在凡人中间。”
虽然教堂遍布城区,但仍然能从中零星的看见一两座较为不起眼的清真寺,大批的穆斯l正在寺内真诚祷告着。这让伊斯迈尔感到震惊:“据我所知,基督徒仇视所有穆斯l,自然不允许有清真寺出现在他们的眼内;而这里却让我感到很奇怪。”
“没什么奇怪的。”尼基弗鲁斯挥了挥手,“那是那群信仰异端的占据帝国西部的蛮子才会做的蠢事。如太阳般慈悲的罗马人允许了城内的异教寺庙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