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聚餐,回校(第1/2 页)
晚上,饭点到了。
王千江终于知道去哪里吃饭了。
嘿哈大排档,玉市老城区颇具名气的一家大排档,已经开了五六年了,很适合家庭聚餐、宴请宾客。
而且价格适宜,不会虚高。
每年,王家总会来这个地方吃上那么几次。
大排档的老板和他们认识,味道也确实不错,菜品种类也多,没有理由不来此处。
王佑川打电话得知包厢号后,一群人便朝着包厢走去。
金秀莲原本不想来的,架不住儿女们的强烈要求。
包厢里,王荣女和郭添瑞已等候在此。
见众人推门到来,两人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来了!快坐快坐!老妈子,你坐这里!”
“外婆!大舅,小舅!舅妈!”
“添瑞哥!”
一家人互相打了招呼,旋即落座。
几个小孩都挤在了一边。
郭添瑞身上还穿着玉市中学的校服,刚放学就被王荣女接来了。
王佑川家四人,王守川家三人,王荣女家两人,金秀莲一人,十人刚好是这里一桌的正常人数。
不过以前,不止十人,大家心照不宣的没有刻意提起。
众人闲聊几句,菜上桌了。
“来来来,快吃!填饱肚子要紧!”
随着王荣女的发话,大家伙的筷子陆陆续续地夹菜,几个小的埋头苦吃。
也对,这本来就是他们来这的目的。
况且本就是一家人,不需要像面对外人那般拘束。
尤其是王千江,筷子没停过,嘴也没停过。
玉市沿海,大排档的餐桌上海鲜必不可少,而且往往能做出最具有鲜味的菜肴。
这点,光从王千江他们的表现就看得出来。
饭桌上,少不了谈天说地的聊天。
“添瑞什么时候高考啊?”金秀莲问道。
她对高考没有经验,一切只是听说。三个孩子没有一个参与高考的。
王荣女和王守川小学毕业后就不再读书,王佑川倒是一直读到了高中,但他选择去当兵,并没有参加高考。
“明年六月份高考!”
“好!看来我们家,终于要出第一个大学生了!”金秀莲感慨着,眼眶泛红。
她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大学生。
时代的局限性,眼光的受限,堪忧的经济状况,几乎各方面都成了困扰。
她不怪王守川他们三个,他们不是读书的料子,这怨不得谁。
如今她的孙子能有机会考上大学,她觉得以前受过的苦都是值得的。
大人们聊着生活琐事、生意前景;
小孩们忙着填饱肚子,争论着哪个菜好吃,时不时发生争抢,引出笑声一片。
和谐生活,大抵便是如此。
没有人去在意这场聚餐的起因为何,也不重要。
他们一家人本身就经常像这样子聚餐。
随着最后水果盘的上场,代表着走到了尾声。
“服务员,帮我们拿几个打包盒来!”
金秀莲走出门外,对候着的服务员说道。
“哦,好的,请您稍等。”
饭桌上,难免会有剩余的饭菜,要说每一次都正正好好的解决干净,可能性不大。
打包是最好的选择。
金秀莲对这一点尤其看重。
她是从艰苦年代走过来的人,吃饱饭曾经只是一个奢望。
现在,日子好起来了。
食物的珍贵却依然深深烙印在她的心里。
以前的日子,不能忘,也不敢忘。人不能忘本嘛。
况且,打包算什么坏习惯呢?这是珍惜粮食的一种表现。
王家的众人,对打包习以为常,吃不完就打包,很正常啊,理应如此。
然而总有人会以高傲的姿态,俯瞰人世间的百态,事不关己的发表一下自以为是的言论。
众人确确实实地遭受过这样的非议。
在这些人看来,许多普通百姓的习惯,诸如饭后打包,是亟需改变的陋习。
拉虎皮扯大旗,这类群体最擅长做这样的事。
可浪费,不是可耻的吗?
或许王家的众人没有珍惜粮食那么高的觉悟,但他们的行为,就是最好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