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第2/4 页)
、马云禄,如此如此。众将一齐受计而去。
却表严颜廖化引了数千军士往东郡东门而来,直往城门便入。张郃伏在城头,暗道:“仲达果然料事如神!”一声梆响,喝令放箭,不提防严颜、廖化早从两边攀上城门,合攻张郃。这时城外曹仁、曹真、司马懿三路尽起杀来,来到门前,不见城中街上有兵,心下一愕,陡然间背后喊声大作,赵云、魏延两路杀至。曹仁心慌,便要入城。司马懿急道:“如此孔明乘势跟入,祸患不小,且往南北两门而入。”
曹仁然之,疾呼张郃放下千斤闸时,早被严颜守住。赵云、魏延冲突而来,曹仁诸将皆绕城而走,沿途又被孙尚香、马云禄一阵冲杀,全军覆没,曹仁诸人尽皆单骑走脱。这边张郃见不是路,弃了东郡,自西门逃生。孔明得了东郡,犒军安民不提。
赵云来见孔明道:“兖州已得,徐晃、于禁尚守下邳,丞相何不图之?”诸葛亮道:“吾亦有意,可先使人详探。”于是急令探马前往,回报下邳已破,徐晃于禁率孤军强行往洛阳退却,当即令谨守兖州,以当徐晃,这正是:水尽山穷何处往,坐看豹将显英名。毕竟徐晃性命如何,还听下回分解。
第八十四回 四面重围逼虎豹 一枝独秀震江山
却说叶飘零已定豫州,安民之际,忽闻曹操连失了兖州、徐州,急命沿途伏下数道防线,勿得走脱了徐晃、于禁、孙权诸人。各将领命,沿途把守,严密巡哨。这日忽报官渡抓获司马懿父子三人,叶飘零大喜,急令解至许昌,敬以上宾之礼,语道:“司马先生才名播于四海,孤仰慕已久,今日相见,乃生平之幸也。”
司马懿答道:“阶下之囚,承蒙礼敬,懿愧不敢当。”叶飘零道:“先生至此,乃天缘也。吾闻先生束发读书,不肯事曹,后迫于其势,不得不从,颇遭其疑忌。今曹操屡败,先生可有意与孤共扶汉室乎?”司马懿答道:“吾虽凡才,世为大汉之民,岂无报效国家之意。愿效犬马之劳,以报国公。”叶飘零大喜道:“孤得司马,何惧孔明!”乃封司马懿为军师将军,司马师为司马,司马昭为从事中郎。
司马懿谢过退下,二子师、昭齐道:“魏王伟略雄才,岂叶飘零无名小子可比?父亲往日尚拒魏王之聘,今何立受叶飘零招降?”司马懿道:“魏王生性多疑,嫉贤妒能,吾等事曹难以得志。今观叶飘零虽能用人,颇易轻信,吾等小心行事,不难掌其大权,成就莫大之功。”二子方道:“父亲深谋远虑,正该如此。”司马懿又授机宜道:“荆公他日必登尊位,吾等私下里可多与逐流结好,以为他年之基。”
司马师道:“归尘方为世子,江南庞统、田畴、陆绩、崔琰、赵累、顾雍诸人皆其派系,父亲何故意在逐流?”司马懿道:“岂不闻刘备斩刘封之事?叶归尘能居世子,乃荆公困顿之际为收人心权且授之也,他日必然遭贬。继位者毕竟逐流是也。田畴、崔琰诸辈托于归尘,是所见不明也,吾等焉能效之?”二子拜服。
于是叶飘零收了司马父子,暗使人探听徐州战况,计议擒拿徐晃诸人之策。却表当日徐晃退守徐州,庞统、陆逊引军来犯。徐晃乃着孙权、凌统守城,自引五千军前来迎战,正逢北路先锋黄忠。二将便就交马,大战五十余合,胜负不分。太史慈却往小沛急攻,于禁前往相救,庞统引孙瑜、张翼诸将鼓噪大进,困住彭城。徐晃只得退往下邳。
庞统在徐州城下与孙权道:“将军本乃江南之士,无奈而投海外。后返中原,有大功于曹操,却被其落井下石夺了青州。今吾主大举北伐,曹操早晚休矣,将军又何必助曹?”孙权回道:“吾非不知曹操奸雄无义之辈。奈何当年在长沙,世人皆道我无进取之心,故虽舍江南而称王海外,犹不忘故国,重返中原。今将士皆散,臣子无踪,吾纵欲图大事而不能得,但为一将可也。若又归叶飘零,难逃反复之名也。庞先生乃高明之士,自思可劝降吾否?城若破,但一死而已。”
庞统叹道:“仲谋所言差矣。弃暗投明,乃大智大慧也,如何为人耻笑?又,昔年周郎大举伐倭,不惜身死名裂,只为解倭土孙氏之危,未料倭人暴虐,尽绝孙家宗室,窃据海外之基。仲谋向称天下英雄,国恨家仇,岂可不报?”孙权呆住,急问如何。庞统乃尽言周瑜伐倭之举。孙权闻得心腹杨盆如此倒行逆施,忘恩负义,不觉双眼一晕,口中吐血。
庞统又道:“吾主起事江陵,万众归心,如今已得半壁江山,眼见大业将成,仲谋倘若明鉴,可速归依,他日裂土分疆,犹可继承孙氏一统,窃为仲谋思之!吾主最恨倭人,他日仲谋上正名位,下报深仇,岂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