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页)
”
“刘眼镜儿,我晓得,能兵善战。”赵渭宾赶紧说。
“其实,我们的兵法,都是被蒋委员长的‘围剿’逼出来的。刘伯承师的先头部队已经抵达那里,准备从后面破坏日军的辎重部队,牵制其进攻速度。”
他接着说:“昨天晚上,我得到刘师从娘子关方面传来的消息,你们41军372旅曾苏元部连夜赶到阳泉后,也被黄绍竑派到平定、晋阳方向去了。我们的人会主动和曾旅长建立联络的。我已经把联络办法写在这上面了,给你,请注意保密。”彭雪枫边说边从旁边的抽屉里取出一张便签递给赵渭宾。
“嗯!太好了!”赵渭宾仔细看了便条,小心放入内衣口袋,然后接着问,“负责娘子关正面防线的有哪些部队?战斗力怎么样?你们晓得不?”
“防守娘子关正面的是赵寿山师,有五个团,战斗力不错。娘子关北侧是27路军冯钦哉部,再往北,就是我们115师林彪部,位于平型关附近。由于日军大部队突破了娘子关,我们115师也将前往增援。娘子关以南,是曾万钟所部第三军,只要愿意打,战斗力也比较强。”
“孙连仲部负责什么位置,战斗力怎么样?”
“孙连仲部是从平汉路退下来的,原打算撤到太原去参加忻口防线,因为娘子关形势变化,被黄绍竑半路拉回去作预备队。前几天,日军从赵寿山和曾万钟军结合部的旧关突破,黄绍竑就把孙部调上去了。孙连仲是个老军务,他下面有三个师,师长冯安邦、赤峰城、张金照,如果用得好,也都比较能打硬仗。”
“旧关怎么就总是夺不回来呢?”赵渭宾问。
“这里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日军武器占绝对优势,我们的部队打仗又不主动,更不策略,只是利用阵地进行固守,等日军进攻。阵地丢失之后,拼抢不积极,也缺乏手段,日军利用火力优势,很少的人就能坚守一个险要阵地。现在,东线日军实际上已经攻到晋阳了,娘子关防线可以说已经失守了。”
“我也刚听邓司令说了。”
“哦?邓司令消息很灵通嘛!他是怎么知道的啊?”
“邓司令和孙副司令在阎锡山那里,刚好碰到黄绍竑打来的紧急电话。”
“哦,原来如此。”
“平汉线上刘峙所部中央军撤到哪里去了?你们知不知道?”赵渭宾又问。
“这个闻风而逃的长腿将军,早已被一小股日军先头部队追赶到邯郸以南的安阳去了。”
“看来,这次娘子关失守,主要责任还是在刘峙他们中央军主力部队消极抵抗、积极逃跑。”
“你这个看法很有道理!我赞同!事实如此!”
“唉!想起来就寒心啊!”赵渭宾叹气道。
“这的确影响士气,好在绝大多数地方军抗战都比中央军积极。要是他们的战略战术再好一些,日寇也捡不了太多便宜。”
“哦?还是八路军最知己知彼!请问,对日军作战应特别注意哪些事项?或者说日军的战略战术有何特点?”
“我国军队往往只看重日军的装备优势,其实,日军的战略战术也很厉害。战略上的事,我也说不好,如果日后有缘,请周公和朱总司令给你讲。我只说说我所了解的两个日军常用战术伎俩。最近娘子关正面一直胶着状态,日军原本很难突破,但我们这边不主动作为,日军得以迂回到南边远处进行后路包抄,突破旧关和娘子关。我们注意到,日军很喜欢用包抄后路这一招。这招很厉害,一旦包抄到位,在后面打起来,我们前线的部队往往就会慌乱,不战自溃。日军只要觉得正面进攻困难,就会改变策略,进行迂回包抄,而国军总是不吸取教训,不注意日军的一贯伎俩,就知道死守阵地,坐以待毙。你们到前线后,要注意提防这一手。”
“谢谢您的提醒。”赵渭宾感激地说。
“还有,就是日军很善于抓住我国军队的防守薄弱环节进行突破。他们的突击重点,要么是两军的结合部,要么是两军换防的时候,这一点也很厉害。旧关失手,就是在结合部出的问题。你们刚刚增援上去,人生地不熟,对日军的火力优势缺乏经验,换防时候更要特别小心。”
“好的!日军在整个山西这边的情况又怎么样呢?”赵渭宾接着问。
“其实,日军先前的确没打算猛攻娘子关,只是在雁门关、平型关一带遇到重兵防守,后来又在忻口和平型关打得不顺,才采取迂回包抄的伎俩,恰恰又碰到刘峙的部队不堪一击,一溃千里。也就是说,日军进攻娘子关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