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页)
历代朝廷对投降的官员特别是手上带着重兵的将领都是优待加优待的,满人朝廷自然也是如此,可偏偏就是最会打算盘的郑芝龙倒了大霉。郑成功在厦门和金门打得越欢,老头子在北京的日子就越难过。满人心里想,你们汉人们不是把孝作为人的基本吗,你儿子在那里作着坏榜样,老爸却可以在朝廷里高官显爵,这样的事情纵容下去,还不知道会出什么乱子呢。于是1665年有人劾郑芝龙纵子叛国乃被削爵下狱,两年后黄梧上疏力主叛将家族当逐出北京,乃被命充军吉林宁古塔,唯未果行。顺治十四年,福建巡抚佟国器报截获郑芝龙与郑成功私信,议政王大臣会议遂以通敌罪名奏请将郑氏全家斩首,后改为流徙宁古塔,顺治十八年春顺治帝亡,辅臣辅政,十月,颁诏斩郑芝龙于宁古塔。
这位黄梧兄原来是郑成功的得力干将,顺治八年,响应成功的抗清大旗,和衙役们杀了县太爷,投奔了郑家军,后来作了保护厦门的要塞海澄的镇帅,因为一次与驻守广东的清兵其实也就是些投降的明朝军队交战失败,被郑成功修理了一把,这个人看到郑成功严刑俊法治军,觉得早晚要有杀身之祸,干脆就把海澄献给了清兵。这个家伙入了清廷却是忠心不贰,也是康熙收复台湾的第一大功臣。其中最著名的两件事是,为了彻底断了郑成功的后方支援,他献了“平海五策”,把郑成功气得直呼:“生者有怨,死者何仇”、“吾欲留此数茎发,累及桑梓人民”。一是迁江、浙、闵、粤及山东沿海人民于内地,仅这一条就让多少老百姓破产沦为乞丐,迁界死者何只数万?二是寸板不许下水,违者杀无赦;三是察南北商贾通消息者,严加惩治;四是发掘郑氏祖坟;五是投诚官兵,移往各省开垦荒地。黄做得第二件事就是举荐施琅统兵征台。
黄老先生被康熙封了个一等公,这个官和韦小宝的鼎盛时期是同一级别的,不过他还加授了太子太保,爵位也是准袭12代。郑芝龙的死,这个黄有一半责任,但是追究起来,根源还是在儿子成功身上,毕竟黄曾经是他的部下。
郑成功心中一定挂着不孝的阴霾,而大儿子郑经却报应般地出现在他面前,他对于复明没有半点兴趣,只想作个台湾的土皇帝。郑成功难道也要和父亲一般,死在儿子手里,这个时候他动起了杀念,而洪旭却做了和周瑜、诸葛亮完全不同的事情。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八节 五祖过海
看客们读到这里,也许会问,你明明写杜月笙的故事,怎么乱扯到郑成功的身上,大家可别以为老杜成为一代黑帮老大,全靠自己的能力哦,一切的一切都是环环相扣,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由历史层层作用下来,不了解过去,就无法知晓杜月笙的命运。
还是回到郑成功身上,被打上英雄光环的人物,绝大多数是可怜人,命运不比阿庆嫂和秦香莲好到哪里去。因为郑成功逆时代而行的固执,祖坟被掘、父亲横尸、父子反目、将帅失和。黄梧的“平海五策”,在电视剧《康熙大帝》里被描述成多好的治台方略,其实这个五策完全就是五毒,数十万东南沿海人民被放逐,沿海贸易被彻底禁止,大家读历史的时候,都会对清go…vern…ment的闭关锁国政策觉得原始可笑,恰恰这个政策最先提出来的,就是多年在沿海生活的汉人,只为自己头上的花翎,身上的锦袍,我是相当的鄙视。
老郑的大儿子常年外派在厦门和金门,对复明的兴趣一点都没有,他就想成为台湾的土皇帝,郑成功有了废他的念头,想立自己的弟弟郑世袭废了郑经的世子之位。偏偏这个时候郑经勾搭上了弟弟的奶妈,把自己的原配兵部尚书唐显悅的孙女冷落一旁,而且还让奶妈珠胎安结,好个唐显悦,把给明朝皇帝写奏章的一套都用上了,直接给老郑写了投诉信:三父八母,乳母亦居其一。令郎狎而生子,不闻伤责,反加赏嘉。此治家不正,安能治国乎?寥寥数个字,就把郑经和奶妈的事情写成了乱伦,又把风化事情扯到了治理国家,恢复大明上了,这等于又把老郑搁在火炉上烤了。
老郑非常狼狈,马上派了个杨都事要把郑经和奶妈,还是郑经的妈妈董氏全部杀掉,洪旭可是个明白人,郑成功如此冲动地杀老婆孩子,那谁还敢在他手下办事,象黄梧这样的人不是会越来越多吗。洪旭就把那个杨都事给杀了,后来又有人谣传,因为这个事情,郑成功又要派人把金、厦所有主要的将领全部捕杀,又是洪旭,把那个要谣传过来捕杀的将领抓了起来,稳定的军心。
洪旭这样做,郑成功没有责难,一是老洪在军中的威信高,二是老郑下了命令后,也是后悔,谁能忍心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