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浦江第一弯土戏台演出沪剧《陈三五娘》(第3/6 页)
兄弟妯娌皆忠烈,南宋末年,元兵进入泉州,大肆杀戮,陈家宅院被焚毁,陈三、五娘只能双双出逃。
慌乱中,五娘的一只绣花鞋不慎落在一口井边,陈三误以为五娘失足落井,痛不欲生,纵身投井。
随后,五娘发现亦投井殉情。
而在朝代变更战乱之时,
现实生活中的陈三、五娘日子过得磕磕碰碰,因五娘终生不孕,陈三断后。
民间传说陈三、五娘为金童玉女转世,本应成不了夫妻,因而不曾有后代。
他们过世后曾在地府发誓:只当榕树倒根、铁树开花、麻雀“开步走”,才会再次转世。
然而,前两种已然世有所见,后一种却是无人得见。因为麻雀在现实中非飞则跳,不曾有人见它们“开步走”。
另外,还有一样传说,陈三、五娘逃难时,五娘随身婢女洪益春跑在前面,得保性命。
当地每年农历正月十九,皆会举行运使公巡境、天香活动。
每年农历三月廿九,该社区百姓亦会举办传统运使公佛生日。
百姓家家户户备丰盛菜肴,到王公宫内进行祭拜,祈求家人平安、生意兴隆等,并燃放鞭炮、焚烧金纸,邀请戏班在宫前戏台演出高甲、梨园等戏用于敬神,且宴请亲朋好友。
近年,每逢佛生日,当地经常连续上演七至十天戏剧。
每年正月十九,忠顺尊王巡境之时,田边民间有着一套相应仪式。
仪式由角螺响起为始,多位田边人穿着师公(道士)服饰,指挥百姓轿抬忠顺尊王巡视全境,以达避邪、祈福之效。
出发之际在宫前的开拨仪式中,有数位乩童随道士的祷告声随意舞蹈。
起舞中,哪一位跳得最高超或最为起劲,相关人员就会把一根三十多斤重三米多长的“签铜”(音)插过那一位占童的两腮,两位协助人员手拿两根木叉由下由上帮忙支撑托起“签铜”。
而后,乩童坐在竹制轿上,由四人抬起,一同随尊王巡境。巡境结束后,众人将“签铜”拨出,用香灰将伤口覆盖,一般伤口只需两三天即能康复。
仪式中,另有两位乩童上身光露,背绑竹条,另有两人手拿两把铁质宝剑在他们背上一次次随意砍伐。
当时场景,往往乩童后背血痕遍布,血珠滴滴凝结,鲜血时而落地。
不过,由于乩童内心信仰虔诚以及无法言说的神奇之处,他们每每不觉疼痛,最后也是香灰覆盖,轻易便得以恢复。
当然了,以上这两样现在只是凭忆述口口相传,已经不可能再重现了。 除了数位乩童的神奇之外,还有着“钉桩”仪式。一般选择七位左右田边百姓,他们在仪式开始后,迅速跑遍当地的每一境域,每一潭池,每一地沿,每一旮旯去打木桩。
木桩往往是二十公分左右的木块,一端平实,一端尖细,便于用锤子打进田地之中。
由于当年南台岩属田边管辖,距离较远,因而来去一趟,哪怕用奔跑、跳跃的速度也至少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这样的仪式象征着忠顺尊王守护地域。
引邂逅只凭双眼眺,
殷勤怎得两心亲。
行踪蹑尽香尘歇,
恼杀灯前月下人。
元宵邂逅
南宋末年,在现泉州洛江区河市镇梧宅村,有一才子陈麟(字伯卿),风流倜傥,工诗善文,无意仕进,在家中排行三,人称陈三。
而在千里之外的潮州,有一富翁,人称黄九公,他有个女儿叫碧琚,排行第五,人称黄五娘。五娘丰姿艳丽,国色天香。
陈三的兄长陈伯贤,早年荣登进士,后官居广东运使。
那年,陈三奉母亲命,从泉州护送兄嫂到广南官邸。
路过潮州城,受到兄长同年好友潮州知府热情款留。
这时正值元宵佳节,潮州街上,张灯结彩,行人熙攘,热闹非凡。
旧时那些平日足不出户的深闺淑女,只有元宵节才被允许出门赏灯,她们往往乘机与意中人谈情相会。
无巧不成书,话说这一天,黄五娘携婢女益春外出观灯,巧遇邻妇李姐并相随做伴。
赏灯时,李姐请五娘讲灯屏故事,五娘熟读诗书,谈吐雅俊,恰巧也在一旁观灯的陈三听后大为钦佩。
这时,陈三故意遗扇在地,李姐拾扇给五娘,五娘见扇上题诗,热情奔放,才思横溢,顿生爱慕。
两人四目相接,含情脉脉,但碍于初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