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慕钱沪剧团在卡尔顿大剧场演出沪剧《窦娥冤》(第2/3 页)
刑,贪官知府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时代背景元朝时,为了满足蒙古贵族穷奢极欲的生活和军事的需要,一些蒙古大臣勾结地方官吏,贪赃枉法,无所不为。在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下,各族劳动人民都过着悲惨的日子,尤其是受到歧视的汉人和南人,冤案多得数也数不清。
一些有正义感的读书人,不满官府的黑暗统治,便利用杂剧的形式来揭露官场的罪恶和社会不公平的现象,关汉卿就是其中之一。他把看到的、听到的百姓悲惨的遭遇写进他的剧本《感天动地窦娥冤》。
窦娥是不幸的,幼时丧母,七岁又被卖为童养媳,婚后不久丈夫去世。但她是善良的,她只想一心一意服侍婆婆,过安安稳稳的日子。即使受到流氓张驴儿的胁迫时她也坚守着妇德,不畏强权,明辨是非。
即使是在行刑的途中,她怕婆婆伤心,请求刽子手从后街走。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善良、柔弱、需要人保护的女子,竟然被当时的官府任意枉杀。
蔡婆的运气相对较好,如遇到赛卢医加害时被救,羊肚汤被下毒后作呕没吃,面对官司能保全自身,最终又被窦天章收养家中等。
这虽然存在外部偶然性,但也有其内在必然性,即蔡婆的性格、观念、经历、处事经验等。
在楔子中,蔡婆便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因此,世故苟且的蔡婆在死与再嫁的问题上选择再嫁,在官休与私休的问题上选择私休。
合唱:六月飞雪千古冤 ,血溅白绫三年旱 ,何时借得屠龙剑。
关汉卿,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一作一斋)。
关于关汉卿的籍贯,有大都(今北京市)(《录鬼簿》)、解州(在今山西运城)(《元史类编》卷三十六)、祁州(在今河北)(《祁州志》卷八)等不同说法。
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珠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
他曾毫无惭色的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破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 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
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剧情 内容
合唱:六月飞雪千古冤 ,血溅白绫三年旱, 何时借得屠龙剑 ,斩尽不平天地宽 。
窦:仰望夜天月如钩 后厅寂静听更漏 离乡已有十六载 ,桩桩件件藏心头 十多年坎坷有谁知 ,十多年苦熬我出了头 。
当年一介穷书生 ,如今是戴乌纱 穿锦绣前呼后拥 ,窦天章官居巡按 ,奉旨赈灾回楚州 。
楚州府三年大旱 黎民苦 ,我民间察访查由头 ,都说是 三年大旱为冤狱 。屈斩窦娥天也愁, 案情虽疑无凭据, 欲想翻案难下手。
回后厅思念亲生女 ,难驱心头千万愁 ,四处打听无踪影 。十六年思念付东流 ,蔡家庄不见她婆媳俩 。蓬蒿淹没那旧门楼 ,莫不是, 遭荒遇灾人离散 莫不是 ,飞来横祸人夭寿 ,莫不是 ,流落异乡渺无影。
看来是 梦难圆来愿难酬 且把这 万千思绪一边放 阅案卷 聊解老夫一腔愁 。
娥: 孤凄凄 离开了望乡台 ,晃悠悠 ,按院署中冤魂来, 血和泪 ,铭心刻骨三长载。 三长载, 仇恨未报心儿碎 回首看 ,云锁雾埋阴阳界, 侧耳听 ,鼓楼声声把人催 ,急切切。
借得阴风送儿归 慢腾腾, 十六年后怕相会 。老爹爹 ,我与你呀 ,人鬼陌路怎聚首 ,见爹爹 ,双鬓斑斑发已灰 一声端云思念重 ,万语千言两行泪, 悄悄儿, 月照东墙花移影 。
雾蒙蒙 ,寒风刺骨透心冷 ,阴阳界 ,难隔骨肉血缘情 ,盼父伸冤思女心切 ,两样的心思一样情。
父,女:日思念 夜思念 盼爹盼儿 盼了十六年 十六年泪水汇成河 十六年就盼这一天 这一天 窦:今日里 父女相聚天伦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