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顾允成(第2/3 页)
内容主要为
“四书”。讲授时,与会者
“虚怀以听”;讲授结束后相互讨论,会间还相互歌诗唱和。东林书院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学术中心,也是一个政治活动中心。在中国古代书院发展史上,有特殊地位。
顾允成与兄长顾宪成在东林书院讲学,他们推行程朱,反对王学。制定《东林会约》,完善讲会制度。学术与政治相结合,密切关注社会政治。顾宪成写的一幅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强调讲学不能脱离世道。东林书院在讲习之余抨击政治,评判权贵,以正义的舆论力量给朝廷施加压力。
东林党人当时所传播
“读书、讲学、爱国”
的精神,引发了整个社会的共鸣和反响。东林书院虽历经千年,多次翻修,但依然保留着最初始的样貌。这里清幽、静谧,游客稀少,环境优美。书院大门始建于万历年间,门头是
“东林书院”
四个大字,门的左右是一副对联,对联的内容是:此日今还再,当年道果南。走进东林书院,迎面看到的是一座石牌坊,也被称为马头牌坊。上面有精美图案,牌坊的正面是
“东林旧迹”,反面是
“后学津梁”
字样。再往里面走可以看到泮池,始凿于明万历三十二年,池上有石桥,是讲学的象征建筑。
东林书院最值得一看的是这里的
“教室”,也就是历代学者在东林书院入座讲学的地方。有丽泽堂、依庸堂、晚翠山房、小辨斋和再得草芦。丽泽堂是学者顾宪成亲自取得名字,在这里讲学听讲的人非常多,当时很多的吴越江南人士都纷纷到这里来听讲讨论,盛况空前。依庸堂也是万历年间建成的,由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写的那首非常有名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就在依庸堂内。小辨斋是和丽泽堂、依庸堂同期所建,是学者顾允成读书讲学处。晚翠山房和再得草庐是后来建设的,建于清代,为书院讲学书斋之一。是一些清代学者的讲学之地。这些讲学堂至今保留着原来的风貌,虽然朴素,空间不大,摆设只是一些桌椅,但特别让人能够感受到书香气。置身其中,仿佛当年顾宪成等学者在这里讲学的场景都能一一浮现在眼前一般。
五、逝世追封
万历三十五年,顾允成病逝于小辨斋,享年五十四岁。他的一生,刚正不阿,为了心中的正义和理想,不畏权贵,敢于直言进谏。
顾允成在政治生涯中,多次因直言而遭贬谪。然而,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不屈不挠。在被遣返归家后,他与兄长顾宪成一起讲学,传播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们修复东林书院,发起东林大会,制定《东林会约》,吸引了众多江南学人。
顾允成的逝世,是东林学派的一大损失。但他的精神和思想,却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天启年中,朝廷追赠他为光禄少卿,这是对他一生功绩的肯定。
顾允成虽已离世,但他的故事和精神,将永远被后人铭记。他的刚正不阿、敢于直言,以及对学问的执着追求,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六、主要成就与历史贡献
顾允成的主要成就与历史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复建东林书院,推动学术发展
顾允成与兄长顾宪成一起复建东林书院,成为
“东林八君子”
之一。东林书院在明朝学术思想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顾允成自幼家境清贫,但在父亲的重视和培养下,与兄长顾宪成一同接受良好教育。他们在龙城书院的学习经历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政治生涯中,顾允成多次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然而,这些挫折并没有阻止他对正义的追求和对学术的热爱。被遣返归家后,他与顾宪成决定从事讲学活动,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万历三十二年,顾氏兄弟决定修复无锡城内的东林书院,得到了许多地方人士乃至常州知府、无锡知县的资助和支持。东林书院修复后,顾允成与顾宪成常年寒暑不缀,为讲学奔忙。他们主持讲会时,既要与人发言讨论、酬答释疑,又要负责安排赴会学人的膳食寝居。为便利讲学,顾允成于书院修复次年,出资在东林书院后购置宅基,建成
“小辨斋”,作为居息讲学之所。
东林书院的讲会活动影响深远。讲会定期举行,每年一大会,每月一小会,各三日。讲授内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